东至县各学校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在做好各项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拓宽视域,优化过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见行见效。
打造“三个+”模式,党史学习教育形式“出新”。
“教师+学生”,同学同提升。区分学段层次,强化先锋领学带学,构建层递式师生共学模式。全县公办幼儿园开展“我会认、我会画”国旗党旗等活动300多场次,幼儿在教师协助下,埋下爱党爱国的感性种子。七一前夕,工委组织全县中小学校党组织围绕“建党100周年”主题,开展师生同写征文活动,征集征文729篇,评选等级奖380篇,编辑成册。各党组织自主开展师生同说党史故事、同唱红歌、同台朗诵红色诗词等活动100多场次。“请进来+走出去”,互动增见识。各党组织邀请“五老”“党校教师”“专家教授”等走进校园,开展面对面、分众化、互动式宣讲30多场次,他们用通俗易懂语言、感人至深故事,带领师生重温百年党史,汲取前行力量。组织师生到东至木塔红军纪念馆、东至烈士陵园、中共徽州工委旧址开展主题活动100多场次。浸润式党史学习让师生身临其境,让党史知识润物无声。“线上+线下”,融合促深知。运用中宣部“学习强国”、中组部“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中央电教馆“国家网络云平台”等线上平台资源开展党史学习,延伸在线学的外延,结合东至实际,线下开展“红色小讲解员”活动15次,开展“红领巾学党史”“读红色党史经典故事”等3000节次。
注重“三个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入心”。
用好“活教材”,把地域精神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东至县是一块红色土地,党史学习教育启动后,教体工委用好地域“活教材”,把东至革命英烈精神、东至治水精神、东至老支书精神纳入党史学习教育中。开展征集活动,征集“东至地域红色故事”52篇,“红色小物件背后的故事”30篇。开展教育系统弘扬治水精神大讨论活动,30多场次1000多名党员实地参观治水展馆,党员集中研讨并提交学习心得2000多篇;开展老支书精神宣讲、邀请老支书上党课等活动20多场次。上好“劳动课”,把劳动教育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五育中“劳动教育”是普遍短板,以劳动教育为契入点,融合进党史中伟大劳动精神的学习和践行中。今年以来,全县设置校外劳动教育基地90多处,其中大渡口中心学校党总支投资近200万,占地14亩,新建大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个,小型校外劳动实践场所7处,农具展览馆1个。以课堂为载体,开课2000多节次,丰富形式渗透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以劳动基地为载体,开展各类劳动实践活动1000多节次,师生在劳动实践中受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革命精神教育。传承“好家风”,把地域家风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中纪委网站以“六世书香、百年家风”为题,将东至周氏家风作为治家典范推出;安徽省教育厅将它列入“安徽省第一批研学旅行实践基地”。今年以来,县直学校党组织开展了修身治家·爱国兴邦——“探访周馥故里”研学系列活动,组织党员教师聆听了孟繁之等专家学者的《周馥思想与周氏家族文化》《周氏家风文化建设的交流与讨论》等讲座;至德小学组织学生排练了《少年中国说》《祖国在我心中》等歌伴舞节目。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引领师生传承优秀家风,涵养党性修养,提升师生品行素养。
聚焦“三个坚持”,夯实为群众办实事“成效”。
坚持“服务走在前”,让家长省心。教体工委全面铺开课后服务,以“校校覆盖、全员覆盖”广度,以“四增四减”深度,以“托管+拓展”效度,4000多名在职教师协力为学生减负,让家长省心。坚持“育人不断线”,助学生成长。“五住”并举,一体化推进全县校园安全;实施“543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行动;做深做实2021年度“党建引领新时代劳动教育”书记项目,补短板,促进学生五育融合发展;多举措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实事在一线”,促学校发展。分批遴选年轻干部到长三角区域(上海)优质学校挂职培训,推进普通高中与省内外名校合作办学。出台《东至县教体系统人员流动暂行办法》,控制流动总量,稳定教师队伍。探索形成集中培训、网络研修、跟岗学习、在岗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全力提升全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王孝纯 特约通讯员:陈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