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双减”工作开展以来,常州市聚焦作业管理的关键问题和重点环节,加强对学校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与指导,强化作业管理、严控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着力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强化源头治理。统筹作业总量,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优化每天各科课程安排,节假日、寒暑假,控制书面作业总量,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作业完成进度。除常规书面作业外,重视实践性、探究性、体验性等作业形式的开发,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
强化质量研究。将作业研究纳入校本研修内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设高质量的校本作业资源库,提升作业内容的丰富性和适切性。鼓励探索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向学生推送错题集和变式练习。明确作业设计先于教学设计,作业内容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坚持课内布置作业,确保学生准确领会作业要求。鼓励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通过选做、免做、缓做、补做等机制,提升作业布置的选择性和精准性。
强化制度管理。制定管理细则,加强对作业的设计、布置、完成、收交、批改、分析、反馈、辅导等全过程管理,落实《常州市中小学作业管理十项严禁》。制定学科作业规范、作业批改要求,健全作业总量审核监管、校内公示、质量评价制度。研制作业管理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作业管理优秀案例评选,将作业管理列入教师和教研组考核评价内容。
强化协同推进。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督促孩子主动、积极、认真地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习惯。教育孩子坚持体育锻炼和自主阅读,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明确家长不额外安排其他家庭作业。组织召开作业管理研讨会、现场会和推进会,总结提炼作业管理的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加强宣传推广,扩大示范引领,建设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良好教育生态,打造“常有优学”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