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将人才培养与建筑产业各要素紧密对接,强化建筑专业群集聚效应和培养功能,基于“孪生”理念构建“产教孪生”空间,形成了深度融合产业元素的建筑专业群生态系统;对接建筑新型工业化全产业链,形成了共生共长、协同进化、有机循环的一体化育人生态系统;产业岗位、技术、人才、产品创新等需求直接融入人才培养,使专业群成为相对独立、具有一定自主权的基层组织,更有效地联合政府部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办学,形成并发挥资源集聚优势,形成了健康循环的生态系统,支撑专业群可持续发展。
打造了“产教孪生、共生共长”的建筑类专业群生态系统
学校基于建筑设计、建筑建造、建筑管理与运维的建筑全产业链,重构了“建筑类3大专业集群—6个专业群—26个专业”的结构体系。
“孪生”构建课程体系、研发教学标准、建设专业课程、整合学习项目、开发教学资源、打造技能平台、组建教师团队、培养学生学徒;通过整合优化,打破了资源建设与使用的界限,降低了调控难度,充分实现了效益提升,形成了资源共享、交叉融合、相互依存、共同提升、持续发展的建筑类专业群生态系统。
构建了“有效冗余、跨界融合”的模块化课程生态系统
学校搭建了校内6个建筑类专业群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网状模块化课程体系,形成了以不同课程组合满足不同专业、岗位需求的灵活机制,开设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5个复合型人才课程模块组供学生自选,拓展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空间和职业领域。成立课程中心,构建“学习空间”,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教学、企业员工个人提升等提供了有力的课程资源保障。
配置了“虚实融合、泛在共享”的立体化教学资源生态系统
学校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发了专业群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实训标准,搭建了专业建设、课程中心、素材中心、培训中心、企业中心和社会中心6个模块的专业教学资源库架构,形成了专业群教学资源生态系统。建成智慧课栈、探究型智慧教室、研讨型智慧教室3类智慧教学场景157个;与线上资源对应,升级了“建筑技术馆”产学研训创一体化功能,实现了智慧化教、泛在化学的目标。
搭建了“二维多梯、产教一体”的体系化教师发展生态系统
学校成立了教师发展学院,实施“产教‘双师’工程”,提升专业教师“双师”能力和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实施“头雁工程”,培养专业领军型人才;实施“金泉工程”,保障师资队伍有序发展。选聘了7名产业教授,形成优势叠加的混编团队教学格局。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打造了教学与培训并重的教学创新团队。拓宽教师国际化视野,推进境外知名高校和企业访问研修。服务精准扶贫等国家战略,面向中西部省份、淮海经济区、同行院校开展师资能力提升培训,承接优势专业国培省培项目30余个,打造了面向国际的师资培养平台和体系化教师发展生态系统。
创新了“分类分层、多元多模”的分层化人才成长生态系统
学校创新了“多元融合、混合主体、过程导向、书证融通”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师徒双轨、并行共升”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全面实施学分制改革,实现了人才培养由单一岗位技能型向多种岗位复合型转变,实现学历证书与“X”职业技能证书“双证”融通,有效提升了竞争力。针对生源多样性,深化“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效率,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和技能范围,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营造了“集聚集成、分层递进”的技术技能创新生态系统
学校打造了“一空间两基地三区域”省级产业园,建成“梦工厂式”创客空间、企业孵化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基地,形成了建筑智能建造功能区、绿色建筑装饰功能区、智能装备制造功能区。建立创业、就业、事业、产业“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形成了线下产业、线上平台、区域整体规划“三维一体”的服务流程,为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新资源集聚、服务建筑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建筑专业群生态系统构建以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区域高校培育了“高阶型”师资累计600余人,为行业企业打造了“复合型人才”人力资源池,累计输送建筑人才24000余人,每年为企业培训14万人天,开展科技服务近500项;并在“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教育链与产业链相互影响、约束,在动态交换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过程中,淘汰劣势、强化优势,为现代建筑专业群生态系统模式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实践范式。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1年12月14日 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