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双减”政策背景下,孩子放学无人接送成为困扰城市上班族的一大问题,据济南市发放的11.2万份调查问卷显示,80%的家长不能及时接送孩子,同时,校外培训带来的“剧场效应”和教育焦虑等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治理的突出矛盾。针对以上问题,济南市把实施课后服务作为彰显人民立场、提升教育温度的重要民生工程,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课后服务参与学校全覆盖、学生需求全满足、经费支持全保障三个100%,有效破解教育难题,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曾面向全国推广济南课后服务经验,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在专项督导报告中肯定济南的做法。
盘活资源,夯实课后服务基层基础
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课后延伸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构建科学化、人本化、开放化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开放所有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优化以教师为主、社会力量为辅的服务师资,完善课后服务课程,面向全部有服务需求的学生,建成方向正确、内容完善、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课后延伸教育体系;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和完成质量,指导学生在校作业答疑“低年级不出校,高年级减负担”;在保障“5+2”课后服务模式的基础上,课后服务时间向两头延伸,根据家长的个性化需求,为8点前早到校、5点半后晚离校的孩子全部提供课后延时服务,使中小学生“早到可进校、进校有事做、做事有指导、晚走有管护”。另一方面,深入挖掘社会教育资源。整合拓展各区域内非遗文化、创新产业、科研院所等校外教育资源,让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活动,丰富活化了校外课后服务资源。如,开展了走进老商埠、高新科技园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课外活动,开发了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通信、生物医药等人才引领课程,课后服务更有深度。
打破壁垒,找准课后服务着力接点
一是打破“校内校外”壁垒。开启“课程化”课后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探索课后服务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有效融合,并因地制宜建设方向正确、内容完善、载体丰富的课后延伸教育体系。目前,共从7个指标68个方面开发课后服务校本课程3341余项,课后服务形式更加多样。二是打破“家里家外”壁垒。主动回应现代家庭对子女教育日益增长的焦虑和期待,国内首发《济南市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纲要》,为学生不同成长阶段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全国率先制定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两个建设管理标准,建设培育1000所标准化家长学校和100所示范校,为家长提供参与课后服务的学习空间和多渠道家庭教育指导支持。三是打破“线上线下”壁垒。针对学生寒暑假和校外教育的需求,上线运行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市基础教育资源数字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海量学习资源,并作为学校活动、成果展示、师生互动等“网络社区交流”场所,通过空中课堂、微课分享、线上释疑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延伸教育服务。三年来,已累计开通2961门课程,服务学生7128万人次,学生线上学习互动超4.3亿小时,让每时每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成为现实,为在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十字路口”两难徘徊的家长指明方向,摆脱校外培训机构的“绑架”,缓解教育焦虑,减轻经济负担。
强化措施,形成课后服务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配套服务建设。打造“午间配餐+课后服务”的配套服务管理模式,今年将“布局建设10所中央厨房,实现全市有午间配餐需求的中小学100%全覆盖”,列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内容,建立起科学、健康的学生午间用餐新样态。目前有11个区县共建起15处中央厨房式集中配餐企业,实现多渠道满足学生需求和提供午间配餐100%全覆盖。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按照“政府主责、公益普惠”的原则,出台了《关于增加市属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绩效工资总量的通知》,明确市直属学校“按照非寄宿制中小学在校生人数每人每年300元、寄宿制每人每年320元标准核拨”,各区县参照执行。2021年全市政府财政用于学校课后服务保障投入2.05亿,学校自主投入2228万。三是完善监管评价体系。将课后服务纳入基层政府常态化年度绩效目标考核体系,建成使用济南课后服务云平台,对资源匹配、过程监管、信用评价进行数字化管理,促进课后服务从单向管理到协同共治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