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教育改革 > 三门峡市教育局:“三个聚焦”展现教育帮扶新担当

三门峡市教育局:“三个聚焦”展现教育帮扶新担当

发布时间:2021-12-21 00:11:22作者:佚名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今年以来,三门峡市教育局紧紧围绕“聚焦定点帮扶、聚焦学生资助、聚焦‘控辍保学’”等重点工作,紧盯重点人、重点事和重点环节,统一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上下纵横联动,广泛凝聚合力,扎实有效开展各项教育帮扶工作,营造了教育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实现了定点帮扶“应帮尽帮、应扶尽扶”、学生资助“应知尽知、应助尽助”、控辍保学持续“动态清零”的目标。

  

  聚焦定点帮扶,“扶志扶智”双管齐下。坚持以党建高质量引领教育帮扶高质量。扎实开展城乡党建“手拉手”活动,及时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有效强化定点帮扶村孙家岭村支部班子建设,不断夯实支部力量。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累计组织局机关党员干部和帮扶干部200余人到帮扶村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情系孙岭献爱心”活动、指导村“两委”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等党建帮扶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强化志智双扶,激发内生动力。组织开展“爱在重阳暖金秋、小康路上颂党恩”活动暨先进典型表彰会、文艺轻骑兵展演、重阳节敬老爱老饺子宴等活动,以正向激励作用充分激发帮扶群众有劳有得、多劳多得、脱贫光荣的内生动力,提振精气神,争当排头兵。践行文化育人,助力乡村振兴。深入开展乡村振兴育人活动,组织帮扶干部开展一对一、面对面入户走访,宣传帮扶政策,进行感党恩教育,增强帮扶群众“知党恩、感党恩、颂党恩、跟党走”的意识,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广泛开展乡村振兴育人进校园活动。以“三个一”(一次国旗下讲话、一次主题班会、一节思政课)为抓手,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作为国情教育和思政课堂的重要内容,落实到学校德育和思政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优秀品格,成就出彩人生。

  

  聚焦学生资助,“输血造血”齐头并进。加强政策宣传。做好资助宣传“七个二”工程:上好两节课(入学、毕业)、印发两封信(致初中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发放两张卡(明白卡、温馨告知书)、建好两支宣传队伍(县乡级资助宣传队和校级资助宣传队)、打造网络宣传阵地、开展好两次大型活动(资助政策宣传月活动和资助政策大走访、大宣讲活动)、树立好两类资助典型(资助工作单位典型和受助学生励志典型),确保学生资助做到“应知尽知”。创新服务方式。推行“网上办”“掌上办”“微信办”“预约办”等服务方式,简化操作手续、优化办理流程,减少人员聚集,提升服务效能。着重开展资助育人工作。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别是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深入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努力形成“资助—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聚焦控辍保学,“内控外保”左右开弓。从内部着手,严控辍学事件发生。县级党委和政府牵头成立由教育、公安、市场监管、人社、司法、民政等部门和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组成的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全面落实主体责任,汇聚工作合力。每年6月底前,对辖区内适龄入学人口信息进行全面摸底登记,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五不漏”。每年9月底前,进一步核实应入未入或者辍学者。加强学籍管理,及时将疑似辍学信息录入全国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控辍保学工作台账。依托学籍管理系统,建成市、县、乡、校四级管理平台,对于少数无户籍适龄儿童,健全村(居)委会邻里走访和报告制度,发现辍学现象及时录入台账进行监管。对已掌握的辍学学生信息逐一登门核实,摸清具体去向和辍学原因,组织劝返,做好记录。建立“一人一案”师生结对帮扶制度,加强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校园生活,解决好生活和学习难题,尽快融入集体。从外部施策,为从根源上消除辍学提供保障。定期组织留守儿童与在外父母进行亲情热线交流、大力开展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确保留守儿童能够得到妥善照料并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按照“两为主”(流入地政府为主和公办学校为主)原则,切实解决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问题。2021年全市招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4336人,其中,入公办学校4229人,占全市招收随迁子女总人数的97.53%。主动与残联部门联系,摸清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数量、家庭住址等信息,采取送特殊教育学校、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形式,逐一安排他们接受义务教育。2021年,全市共招收残疾学生165人,适龄残疾学生入学率97.83%。

  

  (三门峡市教育局 供稿)

  


原文链接:http://jyt.henan.gov.cn/2021/12-17/236717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