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专题策划 >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红色教育提升思政工作实效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红色教育提升思政工作实效

发布时间:2022-01-06 04:36:44作者:佚名来源: 江苏省教育厅

  位于无锡市梁溪区汤巷45号的张闻天旧居最近在网上火了。原来,来自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的师生们通过漫游视频的形式,把这个红色景点“搬到了”网络平台上,一名大三学生还专门客串了视频中的“讲解员”。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大伙儿在网上就能“零距离”参观张闻天旧居。

  视频里,这位讲解员重点展示了探索革命道路,支持毛泽东正确路线,耕耘在东北的土地上,在新中国外交战线上,坚持真理、奋斗终生等五个部分的张闻天生平故事。他们实现了红色景点的“云旅游”,让人觉得眼前一亮。

  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利用所学专业,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对旧居建筑进行了三维扫描,精准记录了张闻天旧居的全貌及建筑数据,并创建了BIM三维模型。在三维模型中,呈现出了一幢西班牙式的红色、两层、三开间楼房,这就是张闻天晚年的旧居,这为红色教育基地建筑物的利用、保护与修复提供了数据资料。如今,这个模型也发挥了大作用,成为学校讲好党史故事的重要内容之一。

  操作这些“黑科技”设备并不容易,建筑工程学院的学生们在丰富自身专业素养同时,也上了一堂生动的红色教育课,张闻天的形象也在同学们心目中不断丰满起来。除了张闻天旧居,他们也为新四军第六师师部建筑等红色建筑做了记录。

  为此,学校专门创建了数字化红色建筑资源库,无偿提供给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用于线上游览,为无锡地方红色建筑的保护修缮提供基础数据,为无锡地方革命文物资源的展示、保护和红色基因的传承贡献智慧和力量。

  建筑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革命文物资源中的红色建筑,记载着中国革命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是最好的党史教育载体,是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基石。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说,这些年来,学校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开展了“红色基石·建证初心”等党建品牌项目,积极推进革命文物资源深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党建和业务融合,充分发挥革命文物资源的育人价值,提高了大学生思政工作实效。同时,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的魅力与活力。

  党史教育为师生营造“红色氛围”

  最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团队在无锡当地也成为“宣讲名嘴”,大家都因为讲述的党课非常生动,听了不解渴。原来,教师们经常前往基层单位、中小学进行党史宣传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专业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

  他们走进单位、社区,把党史教育带给众多基层党员。在交流过程中,他们发现基层党员学习党史知识普遍积极性较高,但知识体系并不系统。于是,他们把学校课本中的每章课程内容进行提炼,系统性地整理出一套通俗易懂的党史课程。

  社区的工作人员可以就“课程菜单”与“学习进度”进行“点菜”。点到哪一章,马院教师就讲哪一章。在《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起航》的专题讲座中,马院教师还融入了《觉醒年代》等多部热门影视剧的内容,让观众更直观、更生动地感受红色历史。

  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期间,马克思主义学院超过一半的教师发挥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力军作用,在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的同时,坚持走出去、办实事,投身于党的理论宣传教育工作,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广泛宣传党的伟大历程和光辉成就。

  在走出去的同时,他们也将基层党员、道德模范、先进集体的感人故事带到了课堂上,为同学们讲述无锡风味的红色课程。听着身边人的故事,同学们感觉榜样离自己很近,认为学习的榜样就在身边,听课越来越认真,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向模范学习投入到了志愿服务工作中。

  此外,学校正以无线电测向运动为载体的浸润式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项目为抓手,充分发挥学校在无线电测向项目上的优势,营造红色氛围。

  在竞技体育的同时,学校融入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元素,通过开展党的知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示范带头作用,解决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不足、手段单一等问题,持续推动学校党建工作创新,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项目实施以来,学校七个二级学院成立无线电测向社团7个、组建无线电测向队14支,设置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中国传统文化等专题,并开发相应题库,将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无线电测向运动训练过程和比赛环节。

  一年来,学校组织多次无线电测向训练和六轮联赛,共有1763名同学、7713人次参与活动,影响力和受益面逐年增加。

  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学校充分发挥各专业师生的专业优势,开展好党史理论宣讲,引导基层党员群众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力量,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营造“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浓厚氛围。

  特色品牌让党史教育做新做精

  今年7月,在井冈山开往南昌的绿皮火车上,来自学校劲松宣讲团的指导教师刘老师带领着学生郑同学为同行旅客们讲述着党史故事。从“真理的味道”到“半条棉被”,从“朱德的扁担”到“古田会议”……一个个党史故事让同行的旅客们十分解渴。

  原来,劲松宣讲团的同学们利用暑假时间前往井冈山、南昌、瑞金等多个革命老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由井冈山前往南昌的途中,微电子专业的大二学生郑同学与邻座的乘客聊起天来。原来,乘客这次带领着上初中的儿子前往红色革命老区接受熏陶。

  郑同学听说后,当即“请缨”,在列车上为乘客们展开一场特殊的宣讲。征得老师及列车工作人员同意后,他讲述了“绣红旗”的故事。原来,在革命即将胜利之时,监狱中的革命者们无法与外界联络,他们就自制了一面五星红旗。

  讲述过程中,乘客情不自禁鼓掌。其实,郑同学在宣讲中也有“小窍门”。他擅长通过抒情打动观众,但是他更注意故事当中的细节。在讲述中,他花费了大量的言词展现没有剪刀、针线等工具的革命者精心打磨铁片、并用削尖的铁片裁剪红旗的场景。

  这个场景确实感动了众多听众。这些故事都是他在社会实践期间精心准备的:选择故事、写脚本、制作PPT、排练……回到无锡后,学校认为这些社会实践的成果要进行转化,要求劲松宣讲团能为在校大学生们讲授党课。

  每个故事,他们都花费很长时间准备。在彩排中,原本咬字不清、说话声音小的学生也渐渐自信大胆了起来。其实,这并不是劲松宣讲团第一次“上台演讲”。如今的宣讲团已经成为学校党史教育的特色品牌。

  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劲松宣讲团认真学习建党精神。经过多次培训,宣讲团用讲述和生动的故事描绘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经过充足准备,暑期社会实践大获成功。在瑞金,劲松宣讲团为观众带来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和动人传奇的斗争故事。台下观众认真聆听,演讲结束后,一位游客非常感触:“你们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在瑞金这片红土地上让我和孩子再次感受到了震撼,感谢你们。”

  对此,学校将进一步巩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实效,将实践活动作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良好平台,和助推学校“双区协同、三全育人”工作的有效载体,教育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把青春理想融入到伟大的国家事业中。

  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利用视频号推广严家桥的大米、螃蟹、菜籽油、青团、小麦饼、无花果等农副产品,通过农副产品介绍植入稻田、农机、米码头、锡剧等农业农耕文化和乡村特色文化……学校商学院师生来到无锡市锡山区羊尖镇严家桥村为当地村民“直播带货”,直播参与达3000多人。

  今年暑假,电子商务专业2021届毕业生朱同学都在农村忙活着。大学3年,她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开展“公益电商”“公益直播”等活动。今年暑假,无锡的村民们找上门来。原来,这个村盛产菊花茶,家家户户大多以菊花茶为生。今年收成尤其好,由于缺少销售渠道,菊花茶出现滞销。几名大学生来到这里,开展驻村帮扶活动。同学们发现村里大部分茶农是老人或者妇女,青壮年基本都进城打工,留下的村民文化素质偏低。大学生们帮助村民们注册抖音等直播平台账号。在大伙儿努力下,第一次直播就卖出菊花茶4万元。

  直播带货同时,他们还为村民们上课,教他们进行网络直播,如何打广告、如何介绍产品、如何通过促销活动引导消费者购买……如今,不少村民都成为了带货主播。学校商学院相关负责人说,在丰富详实的党史教育中,广大师生也不断投入到了党史宣传、红色文化引领的工作中。他们此次就是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打造党史教育的“金字招牌”。

  “乡村振兴,苏信同行”活动是商学院发起的支部活动与专业教研室活动相融合的一次新尝试,他们把主题党日从“会场”延伸到“现场”,推动党员一线解决业务问题、一线提升工作能力,一线强化服务意识真实体现,也是商学院党建工作践行“四千四万”精神,走入田间地头,振兴乡村社区的一次深入尝试。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12月24日 第07版


原文链接:http://jyt.jiangsu.gov.cn/art/2021/12/31/art_57810_1025709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