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双减”政策落地以来,无锡市惠山区切实把“双减”工作作为构建新时代高质量教育体系重要内容,聚焦目标、靶向发力、实招问效,通过抓实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创新作业设计优化控量、夯实课后服务固本拓潜、促进教师成长培根赋能等举措,着力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探索具有惠山特色的“双减”之路。
以课堂改革为切入点,提质增效。以“落实学科素养,提高课堂效率”为目标,惠山区大力推进“三生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融“生活、生成、生命”“三生”特质的课堂,强调在课堂教学中间教师要心中有“标”,目中有“人”,手中有“法”。惠山教育用浸润式参与来升级教师课堂教学的知与行,以典型案例的研究为教师提供具有普适性的课堂范式和样态;共研共建共享的教学资源库为教与学提供支持性教学生态,使课堂的变革有理可依,有例可循,有物可用,从而筑牢“双减”主阵地,推动惠山教育驶入减负提质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以作业管理为创新点,强基轻负。惠山教育提出“五精四必,因需而练”的作业管理要求。要求各校建立学科组、教研组作业统筹机制,作业布置做到 “五精四必”:精心选题(设计)、精当布置、精细批改、精要讲评、精致管理,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通过对作业的研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建立作业校级、班级公示制度,分类明确作业总量,加强任课教师之间的统筹协调,以便控制作业总量;建立区校两级作业教研制度,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洛社中心小学将“作业研究”纳入教研重点,开展精巧作业设计,推进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评价教学模式,鼓励各学科设立“无作业日”,增强作业的选择性、趣味性和探究性。
以课后服务为助力点,彰显温度。目前,惠山区包括民办学校在内的36所中小学提供课后服务,近5400名中小学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惠山区教师发展中心积极指导各校建立“一校一案”课程方案,大力推行学科素养类、体育健康类、劳动技能类、审美趣味类等多种课程种类。杨市中心小学将丰富多彩的“五育”拓展课程纳入到课后服务之中;长安中心小学开设丰富多元的“菜单式”课程,“托管课程”和“拓展课程”相补充,增加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堰桥实验小学精编吴地游戏,成立游戏社团,纳入课后服务,既强身健体又愉悦身心。
以师能提升为促进点,辐射驱动。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是“双减”落地的重要保障。惠山区教育局启动《无锡市惠山区教育人才培养“三航”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全面实施“启航、领航、远航”工程,为每一类、每一名教师“量身定制”培养发展规划,实施“网格化”管理,完善“入格”“升格”管理机制。开展“惠风杯”“教研杯”等各类教师业务评比活动,通过“以赛促培”“以赛提能”等多重举措全力拉动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借助无锡市义务教育学校学科基地建设契机,以基地学校为中心,组建了由教育专家、区内学科研训员、区内优秀教师共同参与的学科教学专业成长共同体暨区域“学科骨干教师成长营”,力求通过三年一周期的建设,形成“导学-互学-自学”三级学习体系。启动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共同体(组团)建设。通过共同体线上线下共研共建、合作交流等系列主题活动建设,加大对民办学校、相对薄弱学校和新开办学校的辐射力度,建成一批高质量发展品牌学校、培育一群优秀的惠山学科名师、形成一种专注的教研发展文化,切实提升全区教研品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