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教育访谈 > 林和平厅长在福建省委人才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加快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培养

林和平厅长在福建省委人才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加快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2-01-22 09:00:13作者:佚名来源: 福建省教育厅

  1月20日,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省委书记尹力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福州市、厦门市和省教育厅、工信厅、厦门大学、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林和平以“加快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培养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有力保障”为题作交流发言。

  林和平厅长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近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福建没有理由不把教育办好”的重要嘱托,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着力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厦大、福大跻身国家“双一流”行列,高校50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建成10个国家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当前,我省正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对高素质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全面推进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协同发展,加快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为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坚持立德树人,把好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

  一是铸牢思想根基。构建完善大中小一体化德育工作体系,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心怀“国之大者”,牢记“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健全引领机制。持续深化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推动高校科学合理设置师生党支部,健全完善党建与业务一体推进机制,真正使党的领导贯穿于教育教学、办学治校、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是深化“三全”育人。持续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工程,充分发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步发展。

  强化内涵发展,打造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成长摇篮

  一是优化布局结构。构建与新福建布局相适应的“两核两带两区”高等教育区域发展格局,推动增设医学、工科、海洋等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本科高校,切实将“多区叠加”优势转化为福建高等教育的后发优势。

  二是实施重点项目。紧扣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建立“双一流”高校对标赶超机制,实施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工程、研究生扩容提质工程和一流学科培优工程,加快布局与产业发展相衔接的学科专业,提升人才培养契合度。

  三是拓展提升空间。对接我省“丝路伙伴计划”,实施国际化办学特色高校建设工程和“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积极探索海峡两岸高等教育融合发展新路,大力引进国(境)内外优质资源来闽合作办学,提升人才培养的开放度。

  建强基础学科,夯实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发展基础

  一是在“强基”上下功夫。持续实施“强基计划”,支持高水平大学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历史学、哲学等领域选招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实施“基础学科深化建设行动”,布局建设一批基础学科类一流本科专业,支持一批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基础学科建设,大力保护“绝学”和冷门学科,打牢人才培养学科基础。

  二是在“创新”上下功夫。支持高校人才及团队开展颠覆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创新,围绕重点基础学科建设平台基地,抢占科技制高点。

  三是在“转化”上下功夫。建设国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建立全省高校技术转移联盟、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推动一批高校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聚焦交叉学科,推动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科研创新

  一是前瞻布局新兴交叉学科。持续推进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建设,支持高校开展跨学科、跨领域、跨学校研究,超前布局人工智能、国家安全、储能科学与工程等领域新兴交叉学科专业,以学科交叉促进人才知识结构融合。

  二是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改革,布局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等协同育人平台,构建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提升人才创新和实践能力。

  三是深化协同创新。实施产教融合提升行动和研究生产教融合建设工程,以“揭榜挂帅、校企联合、跨校组建”方式组建多学科协作联合创新团队,产学研用一体化推动解决交叉复合培养难题,激发人才内生动力。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今天会议部署,加快发展基础学科、交叉学科,着力培养更多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为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原文链接:http://jyt.fujian.gov.cn/jyyw/ttxw/202201/t20220121_5821911.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