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安理工大学始终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与事业发展同步、常态创建与长效机制并重、校园文明与师生素质共进,深入发掘高校独有的特色亮点,用鲜活、丰富的实践深化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探索出一条富有学校特色的文明校园创建之路。
让更多优秀教师成为塑造学生的“大先生”
西安理工大学注重教师培养,塑造“大先生”
我国著名水利工程专家牛争鸣教授,几十年来潜心育人,桃李天下,临近退休之年,依然视讲台为生命,在感到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坚持为本科生上完课后,回到家中突发心脏病猝然离世,陕西省委教育工委(时为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向全省高校师生发出“向牛争鸣同志学习”的号召。在西安理工大学,像牛争鸣一样长期耕耘于教学一线的老师还有很多,他们始终秉持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用坚守、严谨、奉献的精神打动了一代又一代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类人才,成为教师工作的标杆、学生成长的灯塔和优良校风的生动体现。
学校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全面构建“四位一体”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形成了完善的学习、管理、考评、师德失范处理制度机制,促使师德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将师德规范融入人才引进、职称评审、课题申报、导师遴选等环节,完善学生评教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明晰师德底线红线。开展师德师风涵养教育,建立多样化分层分类教师培训体系,强化教师常态化政治理论学习工作制度,推动师德建设从行政推动逐步走向教师自律。
为加强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学校适应新时代高校组织结构新变化,持续推进党建双创工作,获批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样板支部2个。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培育工程,获批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实施教师“领头雁”培育工程,每年通过线上专题培训和线下实践学习等形式组织教师党支部书记开展全员培训和理想信念教育。注重在高层次人才和留学归国人员中发展党员,2018年以来累计发展教工党员18名。
在教师培养上,学校持续开展“师德标兵”“教书育人奖”“三全育人先进个人”“教育世家”等评选活动,彰显教师风采、弘扬师德魅力,形成师德建设价值导向。实施“青椒”能力提升计划,推动新入职教师基本素质养成,为青年教师系牢事业第一粒扣子,助力新入职教师“站上”讲台;关注熟练型教师的发展状况,为熟练型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指导服务,助力熟练型教师“站稳”讲台。注重骨干教师培育,支持骨干教师参加网络培训和校本培训,助力骨干教师“站好”讲台。
如今,在西安理工大学,一大批优秀教师活跃在教书育人第一线,耕耘三尺讲台,潜心育人筑梦——在《水利工程概论》课上,陕西省师德楷模、教学名师黄强细致入微的为学生讲解水利枢纽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积累的系统化整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激光雷达遥感研究中心团队”带领学生共同助力“十四运”气象服务保障工作;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获得者青年英语教师张玲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认知水平挑选英语单元话题,设计基于内容和主题的交际活动,新颖的教学方法带来了每堂课的座无虚席和不少“蹭课族”。
让更多“走心”课程成为润心启智铸魂主阵地
西安理工大学聚焦主阵地,讲好“走心”课程
“读一本红色经典、拍摄一部微电影、做一个现场展示,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阐释道理,既体现了‘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也让课堂更用心、学生更走心”。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乔夏阳说,“韶华杯”《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微电影大赛是西安理工大学近年来在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上的新成果,通过将微电影这一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作为载体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让“四史”学习更加生动起来,使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思政课的活力与魅力。
在西安理工大学,教学团队第一时间将“四史”学习与思政课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为采集一手素材,讲好乡村振兴宣讲主题,思政课标兵马蕾深入汉中市镇巴县,在与驻村干部实地访谈的基础上不断打磨课件,让更多师生深切感受驻村干部无私奉献的精神。思政课标兵武焱旻在照金根据地旧址现场录制党史微课,让红色基地成为第一育人课堂,通过最鲜活、最有冲击力的素材,让红色精神直抵人心。新颖的教学方法,更加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受到越来越多青年学子欢迎。
创建文明校园,思想政治工作是基础。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精心打造接地气、有创新、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索建立的“讲听读谈思辨行”“微课+多媒体形式”“案例+专题+问题引导”等一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大练兵”实战化备课手段的不断打磨已在思政课教学中广泛应用,深受学生喜爱,让思政课既保持了“营养不流失”,又“美味可口”。多位教师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全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标兵、能手称号。
将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全部专业课程,构建“研究引领、榜样示范、点面结合”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学校要求每门专业课至少挖掘5个思政育人元素,整理57个课程思政案例形成工作集,连续举办3届“树魂立根 课程育人”课程思政讲课比赛,建设4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21项教改专项,8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省级示范项目,为将思想政治育人元素融入课程思政提供规范指导。
思想政治工作还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进入师生日常生活。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的“四维多层”教学设计,使“课程思政”真正实现了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已开展多年的校领导接待日、校领导联系学生支部、全体校领导为学生讲授形势政策课等活动,在强化思想引导、倾听学生心声、解决实际问题中,带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式的思想道德教育。
多年来,学校将西迁办学、扎根西部、服务国家的学校精神代代传承,持续完善以“知行榜样”为核心的“知行育人工程”体系,教育引导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54%以上毕业生在西部就业,走出了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李培荣,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买如甫江·吐尔逊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陈鹏宇、刘云鹤,勇救落水游客的研究生杨岩、自强铺就成长路的励志榜样段快快等青春榜样,带动了更多西安理工大学学子在奉献社会中历练能力才干。
让“国之大者”始终成为校园文化最强音
西安理工大学探索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
西安理工大学借助互联网,巧用、活用新媒体,让文明传播生动活泼、入脑入心,打造柔性思想引领方式,让有意义的事也有意思,实现主流价值的有效传导。
面对与网络关系密不可分的青年学生,学校始终坚定服务“国之大者”的文化传播工作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从线下延伸到了线上,不断巩固和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围绕服务国家重大主题,精心策划推出系列报道,深入发掘优秀师生、校友典型人物,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特别是在学校师生参加陕西省引汉济渭重大水利工程的宣传报道中,划分阶段、梯次推进、精心谋划,组织采访小分队深入工程一线,推出了《超级工程!西理工人从不缺席》《<峰爆>热映!影片里有属于西理工人的泪点和燃点》等系列报道,两次登上了微博热搜榜。此外《神舟十二号飞船飞天!西理工人贡献力量》《“白鹤亮翅”,白鹤滩水电站中的西理工力量》《十四运火炬,西理工人造!》等一大批优质宣传报道让青年学生在备受鼓舞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坚定了为时代立业、为人民立命的决心。
探索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让校园文化成为育人的无言之师。学校参加由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主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承办的“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大型校园文艺汇演11次。原创话剧《拯救》获首届陕西大学生校园话剧艺术节“网络最高人气奖”和“最佳组织奖”,并在全省进行公演。原创情景表演《信念》《青春选择》《小山村的读书声》《我们都一样》等作品将红色故事讲出来、演出来,让“红色故事”从书本上走出来,真正直击青年学生心灵,生动诠释了“红色”的丰富内涵。
将“红色文化”育人阵地建到线上,近年来学校先后开设“思想政治工作网”“强国号”“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等多个线上育人平台,通过“开学第一课”“党史微课我来讲”“金微课征集”一系列工作,打造了一批红色文化微课作品。“金微课”作品《党史故事百校讲述—听西安理工大学讲述离休教师贾治廉老先生的故事》在新华网、中国大学生在线、高校思政网等媒体上展播。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鲁君主讲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金微课”《心怀“国之大者”建设“美丽中国”》通过最鲜活、最有冲击力的素材,让红色精神直抵人心。
深挖丰富校史资源,将其转化为育人养料,让“静态”档案史料转化为“动态”育人资源,让校史育人的途径愈发丰富。学校师生集体创排的沉浸式原创红色情景剧《把我播撒在西理工的土地上》充分挖掘校史文化魅力,在生动的体验和实践中,引导青年学子汲取前进力量。学校官微以“校史上的今天”为主题,连续推出《27年前的今天,新校名正式挂牌!》《19年前的今天,西理工办了一件大事!》《40年前,国家首批!》等校史专题报道,让青年学生详细了解学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和建设目标,深入了解学校在党委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学校通过深挖档案、整理史料、讲好校史经典故事,引领青年学子在红色基因传承中塑造精神品格。
(责任编辑:张晨悦审核:刁巧燕)
原文链接:http://jyt.shaanxi.gov.cn/jynews/rdjj/202202/14/12113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