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解决校园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校园安全防范工作质效,切实推进校园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乐山市开展“五育”并举“十大行动”,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平安校园”建设,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是实施“党建引领铸魂”行动。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加快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提高发展教师党员工作质量,加强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实施中小学校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打造“一校一品”党建引领载体,抓好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筑牢基层战斗堡垒。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从基础教育学段入手,前后延伸、贯通,形成一体化体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面加强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二是实施“榜样示范引领”行动。加强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推动教师“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引导教师弘扬“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崇高风尚、争做“四有”好老师,表扬一批师德标兵、教学骨干、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和德育工作者等先进典型。开展“红领巾奖章”、“新时代好少年”、“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学生干部和“寻找身边的十爱标兵”评选活动,树立一批事迹突出的青少年典型,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三是实施“心理健康守护”行动。健全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配齐配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推进心理辅导室标准化建设。发挥好市、县两级心理健康教育专委会作用,加强家校协作与校医合作,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良好氛围。常态化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评估筛查,创新实施学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一体化管理服务项目,通过精准筛查发现心理问题学生并进行干预,形成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服务闭环,避免心理问题引发极端行为和事件。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全方位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到2025年,创建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50所。
四是实施“法治教育护航”行动。深化“法律进学校”活动,发挥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宣讲团和法治副校长(辅导员)作用,围绕“预防性侵”“禁毒防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校园欺凌”等重点内容开展专题教育,通过“以案说法”“庭审进校园”等实践式、体验式、参与式教学,提高法治教育质效。汇聚司法等部门力量,建好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确保每学期组织学生参加法治实践活动不少于1次。
五是实施“体质健康提升”行动。全面贯彻《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障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完善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2022年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定期通报制度,客观研判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科学制定提升计划。健全市、县、校三级竞赛体系,扩大学生参与面,每年开展市级中小学生体育赛事活动不少于8项次。深化体教融合,建设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开展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创建。到2025年,创建市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90所。
六是实施“艺术素养培育”行动。严格落实学校美育课程开设要求,不断拓宽课程领域。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持续丰富广大中小学生艺术实践活动。积极创建省级、市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优秀学生艺术团。计划到2025年,创建市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30所、市级优秀学生艺术团70个,建立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育人机制,通过艺术润泽心灵、陶冶情操。
七是实施“减负提质赋能”行动。进一步强化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全面落实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实现减负提质。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深入推进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5年内培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100个。制定课后服务质量提升工作实施方案,严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科学设计课后服务内容,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全覆盖,采取“基本活动+拓展活动”形式,不断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八是实施“家校协作共育”行动。全面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引导广大家长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依法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以“乐山市网上家长学校”为依托,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队伍,为广大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办好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畅通家长委员会、家长课堂、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家校沟通渠道,举办家长培训讲座、开展咨询服务,组织社会实践和亲子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进一步增强家校协作育人合力。
九是实施“控辍保学巩固”行动。建立常态化控辍保学机制,落实“七长责任制”与“联保联控机制”,完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四本台账,运用大数据实时监测开展多系统信息比对。进一步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防出现新增失辍学人员,确保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巩固率95%以上,绝不让适龄儿童流失在外。
十是实施“爱心帮扶关爱”行动。深入学校开展“百场关心下一代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全社会关爱未成年人的浓厚氛围。开展“千名特殊群体学生关爱活动”,全力保障特殊群体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开展“万名教师进万家活动”,及时解决家长急难愁盼问题,实现家校沟通零距离、零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