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青岛滨海学院始终坚持以师生为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走出了一条以“学研产”一体化平台建设为依托,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路子。
以欧洲应用技术大学经验指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欧洲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经验和CDIO工程教育理念,采取学研结合、产学结合、应用驱动、工学交替等方式,突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着力打造真实、稳定、开放的企业化教学平台,充分发挥科研、生产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强调真实环境和真实项目,探索和实践“学研产”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以整合校内资源建设“学研产”一体化平台。依托校内外企业实体,拓展与相关专业合作,建设“学研产”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五岳建筑公司(与土建类专业共建)、希青科技有限公司(与机电类、营销类专业共建)、滨大幼儿园(与教育类专业共建)、动画工作室(与艺术类专业共建)、世界动物标本艺术馆(与艺术类、旅游类专业共建)附属三甲标准医院(与医学专业共建)、校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与旅游专业共建)。专业骨干教师兼任企业的管理者,使企业和专业合二为一,师生全程介入一体化平台的管理和运营,形成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一条龙。
以建设工程技术研发服务中心推进校企深度融合。依托“学研产”一体化平台,学校建设了工程技术研发服务中心。一方面满足了众多中小企业聘用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技能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满足了地方渴望高校提供经济便利高科技服务的需求,同时,为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全面提升,增强教学与市场需求及劳动就业结合紧密度,加快应用实践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发展契机。
以典型产品带动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以真实产品、工程项目、服务项目为研究对象,以真实的生产环境、工程环境、服务环境为课堂,各专业课程与项目无缝对接,设计面向产品、工程、服务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以教师工程能力轮训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充分利用“学研产”一体化平台,根据教师专业方向,安排在一体化企业中担任技术经理、部门经理、技术工程师、开发工程师等职务,对专业教师进行研发、工程、服务等实践能力的轮训;同时,开展面向企业的技术项目研发,并制定教师挂职锻炼和考核、激励机制,强化培养锻炼实效。
“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形成两方面成果。一是有效解决了三个长期困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包括:教学中缺乏真实、稳定、开放的生产环境和工程项目的问题,师生工程实践锻炼难的问题以及校企融合的管理问题——做到了管理体系明晰,建设目的明确。二是推进了教学方式六个转变的改革:即教学观念从传授到指导的转变,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从被动到主动参与的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从以讲授为主到以研讨探究为主的转变,考核方式从单一理论考试到注重实践能力考核的转变,学生收获从掌握知识为主到知识能力素质全面提高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改革,有力促成研中学、做中学模式与过程。系列难题的破解,保证了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实现了高校功能向人才培养回归,助推了应用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