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安理工大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立足“立德树人”,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整合创新立体化教学模式,实现多样态、多形式、多方法呈现,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相呼应,并融合了网络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之路。
——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四梁八柱”。长期以来,学校把将思政课建设摆在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突出位置,将思政课建设任务要求纳入重点工作,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谋划和顶层设计。强化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导小组作用发挥。坚持问题导向,强基础补短板,三年来15次研究思政课建设工作,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师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社会调研、优秀科研奖励等,确保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优先保障思政课建设,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评优表彰、职务评聘等方面优先支持思政课教师,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强化制度建设。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落实陕西学校“四好”思政课创优行动方案任务分解表》等系列文件,为推进思政课建设开局定向、立柱架梁。落实工作机制。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学期至少各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思政课建设相关工作。校党委书记刘德安、校长刘云贺定期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现场办公会,全体校领导联系教研室、思政课教师,校院两级班子成员走入思政课堂听课、讲课成为一种“标配”,学校办好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突出主题主线,强化教研创新。学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全面贯穿、有机融入各门思政课,加强教务安排、课程改革、考核评价等,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完善教材体系。规范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政课统编教材,开足开齐思政课,规范设置学分学时,积极推进“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文库”工作建设,推出一批优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术专著。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改进和创新理工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原理》课积极推进“慕课”改革,将课堂从教室搬到室外。《概论》课“求是”杯演讲赛已连续举办22届,是学校课程比赛中参赛队员最多、比赛时间最长的教学实践活动,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省级精品课程。《纲要》课创新开展“韶华杯”微电影活动,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思修》课探索以叙事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改革,完善专业实践、主题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M-T-S”(major-theme-sociology)实践教学模式,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省级精品在线课程,省一流本科课程。深化教学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1项,承担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项,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高校思政课优秀案例1项、陕西高校思政课优秀教案2项。
——紧扣时代脉搏,打造“大思政课”。广大思政课教师注重挖掘鲜活生动的思政课素材,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连接。善用社会大课堂。成立覆盖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的理论宣讲团,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面向全校师生辐射学校周边社区开展理论宣讲。充分挖掘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等工作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深入贫困县采集乡村振兴主题一手素材;疫情期间录制《开学第一课》,智慧树平台点击超过10万次,互动交流6万多条。上好实践必修课。打造社会实践项目群,每年组织5000余名学生深入开展社会调研、乡村振兴、政府见习、支教宣讲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组织青年学生开展“红色实践学习”活动;构建志愿服务体系,引领学生积极践行劳动精神。用好红色“活”教材,深挖校史红色育人元素。每年在建党节、国庆节等重要节点广泛开展升国旗仪式,举行“知行榜样”颁奖典礼,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大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将党史元素与专业有机融合,通过微电影、手绘长卷、纸艺作品等形式使党的创新理论易学易懂、入脑入心。建好网络新阵地。推进课程多形态建设,打造一批有理论高度、实践深度、现实角度的网络“微课”,3项微课作品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金微课”征集活动中获奖。强化网络育人矩阵,切实加强易班建设,用好建强“强国号”、思政网等育人新阵地。
——夯实人才基础,强化队伍建设。对照思政课教师“六要”标准,创新培育方式,使建强队伍工作制度化、经常化,重点化,打造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配齐建强队伍。制定《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专项改革方案》,优化人才招聘手续、流程,外引、内转并举,进一步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师责任感和归属感,制定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大幅度提高思政课教师地位待遇,为思政课教师打通发展路径。强化以学促教。坚持职前与职后培训、校内与校外培训、长期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周末理论大讲堂”“集体备课”等在线学习活动,定期赴革命圣地开展体验式社会实践研修,每年组织思政课骨干教师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调研、交流。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定期邀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教授来校交流宣讲,举办“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峰论坛等学术研讨会10余场,支持思政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思政教师培训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相关学术会议、到地方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调研。坚持以赛促练。把抓好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作为实施“四好”思政课创优行动,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组织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练兵”全覆盖,探索实现“常态化”“固定化”“实战化”的教学改革新模式。8人获省高校思政课大练兵“标兵”称号,2人获“能手”称号,标兵数量位列全省前茅。近年来,3人获得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5人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中获奖,越来越多青年教师通过各类平台脱颖而出,思政课教师队伍规模和能力素质正在快速提升。
——聚焦合力共建,形成“大思政”格局。充分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将思政课建设重要指标纳入党建工作、政治巡察、选人用人、年度考核、纪检监察,纳入“双一流”评估体系。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校党建双创标杆学院、先进基层党委,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教研室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党支部获评省级样板支部。加大支持力度。获批陕西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重点扶持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省首批思想政治工作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为B;出台《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实施方案》,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榆林学院、延安学习书院开展合作共建,建设红色会客厅、红色录播室等活动阵地,培育建设“思政课大练兵标兵工作室”,教学实践改革成果获高度评价。
(责任编辑:张晨悦审核:刁巧燕)
原文链接:http://jyt.shaanxi.gov.cn/jynews/rdjj/202203/24/12234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