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多娇,林海苍茫。雁山不老,鳌水长流。80多年前,来自省内多地的26名党员代表翻山渡水来到平阳,召开了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浙江党史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站在省一大旧址,记者仿佛穿越了革命的烽火硝烟,见证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党的好儿女在“浙”里集结
2019年7月,纪念省一大召开80周年——原创主题歌舞剧《浙·一抹中国红》在平阳文化艺术中心首演。片中,“雪斋”老人打开了记忆的“匣子”,带着观众回到了那个红色的年代。
一场大会。1939年7月,省一大召开,大会通过一系列文件,确定了全省人民此后的战斗任务和党的工作方针,选举产生了新的浙江省委和出席中共七大的浙江代表。
一门三烈。凤卧镇凤林村是“浙江红村”。浙南(平阳)游击区奠基人之一郑海啸就出生在这里。郑家,一门三烈,尤其是郑海啸的女儿郑明德,有“浙南刘胡兰”的美誉。1938年3月,挺进师改编为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为了保证补给,中共平阳县委发动群众积极支前,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劝募军鞋。不满13岁的郑明德也积极参与,并串门走户积极动员。短短几天,凤林村的200多户村民就做出了400多双鞋。
一所学校。1938年1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为了培养抗日救亡青年干部,借用原山门镇小学校舍创办了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由粟裕任校长。作为当时南方革命根据地唯一的抗日救亡干部学校,这里走出了一批优秀的抗日青年干部。
一次出征。1938年3月,粟裕率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原红军挺进师)500将士,从平阳北港出发开赴皖南抗日前线。出征当日,北港人民万人空巷,欢送子弟兵出征,人们送了一程又一程。
如果说中共一大的召开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那么省一大就仿佛燎原之势中的一点星火,为浙江革命带来了光明与希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政府曾拨款对冠尖新楼会址的房屋和马头岗会址的房屋进行了维修,并设立展览室对外接待。随着游客日益增多,木质结构的小楼显得有些局促。如何将红色记忆星火传承?在省市县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当地开始筹建一系列红色教育基地。
2007年,崭新的中共浙江省一大陈列馆建成开馆,与红军挺进师纪念园、郑海啸故居、红军小学等多处红色景点串珠成链,并成功入选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2017年,《平阳县山门—凤卧红色旅游景区规划》正式出炉,提出“一带两核三组团”的理念,打造红色旅游空间布局。
2020年,疫情影响之下,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红色旅游景区游客接待量仍高达48.3万人。乡村振兴与老区振兴、红色引领与绿色崛起互促共进,穿越时空,浙南革命红色基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红军学校传承革命基因
岁月流转,薪火相传。从平阳县城出发,约一个小时后到达凤卧。狭长幽静的红军老街、精美大方的红色文化墙、形态各异的战士铜雕……一条潺潺流动的凤卧溪贯穿小镇,刘英大桥、红军大桥静静地横卧两岸。
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坐落着全国第一所红军小学——平阳县凤卧镇红军小学。才到校门口,身着红军服的学生讲解员就迎了上来,介绍起学校与红军的渊源:“我们的校名是粟裕将军之子粟戎生题字的……”
军人光荣榜、明德亭、明德桥……往里走,一处处红色景观映入眼帘,令人热血沸腾。校长郑经普介绍,校内的图书角和班级也都以英雄名字命名,教学楼二楼还修建了红色文化展馆,详细梳理当地革命斗争史和校史。此外,学校提出了红色德育的培养目标,大力开发红色德育课程,并针对不同学段设计了目标和评价标准。
郑经普告诉记者,红色德育就是要传承红军精神,“红军小学的学生,大多是来自山区的留守儿童,更需要红军精神的滋润。我们归纳出明德、红志、笃学、敏行等需要重点培育的素质”。就这样,唱爱国歌曲、演红色情景剧等,慢慢走进了红军小学学生的日常生活。如今,该校已实现月月红色活动不间断。
走出校门,驶过刘英大桥,沿着铺着红色塑胶的山路蜿蜒向上,就到了中共浙江省一大陈列馆。这里也是学校小讲解员们大展身手的舞台,他们曾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解说。学生庄子旋告诉记者,为了讲解得更生动,她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现在对当地革命史更了解了。马上要毕业了,她计划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低年级的弟弟妹妹。
讲解经验代代传授,革命精神辈辈继承。省一大留下的红色革命基因传承,与红船精神一脉相承,将汇聚成“浙”一抹中国红,诉说浙江人民砥砺前行的历史,见证那段光辉的峥嵘岁月。
依托红色资源做强红色教育
山另一侧的山门镇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那里也有一所红军小学——山门镇中心小学。2009年,为了更好地保护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山门镇小搬迁至山下的新校舍。物理距离远了,但师生们仍心系革命前辈。学校正门口的粟裕雕像、被授牌为粟裕红军小学……这些都寄托着师生深深的牵挂。
在每门学科课程中融入红色元素,是山门镇小课程体系的一大特色。校长陈善杰介绍,近年来,学校秉承“继承红色基因,争做粟裕传人”理念,以“弘扬红色文化,构建红色校园”作为突破口,推出了小红星课程体系。
炽热的爱党深情,以西部山区的两所红军小学为原点,不断蔓延。平阳新纪元蓝田学校不仅在校内设立党建馆,还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到红色基地接受教育。校长许益权坚信,想办好一所学校,必须先把党建做好。
“平阳是浙江的‘小延安’,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做强红色教育品牌,我们义不容辞。”县教育局德育与体卫艺科科长林慧颖表示,“十四五”期间,该地将实施红色教育2.0工程,全面架构区域推进红色教育的顶层设计,开展红色研学旅行,组织红色系列体验活动,实施“红色+”教育行动。本月初,该县教育局印发新时代中小学“五防五立”育人工作实施方案,迈出了关键一步。
正如平阳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杜继正所说,如今的平阳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将革命精神转化成一股持久向上的新力量,在新的时代熠熠生辉。正是在这股力量的引领下,近年来当地全面落实教育优先战略,持续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
八十余载春秋,逝去的是硝烟,不灭的是信仰。放眼浙南,平阳更是整个温州地区的“红色财富”,吸引着一批批青年师生前来学习。今年寒假,温州医科大学30多名师生走进省一大会址,一起上研学思政课。校方还与当地合作,新建了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红色精神正在引领当地人民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