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台县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的首要位置,通过强化教育支撑、优化组团共建、深化精准服务等措施打造“一乡一名校”,让教育成果公平惠及乡村每一名孩子,以教育兴托举乡村兴,全力绘好共同富裕标杆县建设中的教育共富全景图。
做强“教育支撑点”,构建乡村教育新生态
一是加强政策支撑。成立“乡村名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编制《天台县乡村名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环境改造、队伍建设、教育改革、数字赋能为抓手,着力打造“小而美”“小而强”“小而优”的乡村名校。2021年,该县“乡村名校云系统”入选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首批创新试点项目名单。
二是加强资源支撑。强化教育方面土地、资金等要素供给,制定出台《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实现移民安置小区配套幼儿园与居民住宅区同步规划、设计、建设、验收、交付。近年来,该县迁建学校4所,全县15个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均建成公办“四独立”等级幼儿园,其中二级园以上在园幼儿园覆盖面达72.6%。
三是加强队伍支撑。打造“名师+乡村学校”实践共同体,把名师工作室建到乡村,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截至目前,全县28家名师工作室下沉一线,覆盖12个乡镇,工作室中农村教师109人,占比42.9%,其中2家名师工作室直接驻乡指导;培育乡村学校名校长8人、名师48人,带出乡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452人。
立足“城乡一体化”,重塑乡村学校新形象
一是城乡抱团推进义务教育同步发展。以“乡村名校”建设为基点,建立学校同体、教师同心、课堂同步、学生同行的城乡教育组团发展模式,推动城乡教联体学校考核、教学教研等一体化“抱团”发展。各学校以“1+X”(即1所城镇学校与X所乡村学校)模式结对,实现城乡学校一对一、一对多教与学的互动,同步授课让城乡孩子共享名师课堂“零距离”。近年来,该县完成59所义务教育学校209间“互联网+教育”全覆盖。2021年,共开展“同步课堂”2800余场,覆盖学生2万余人。
二是分层联动推进学前教育一体发展。“以城带乡”集团化管理,以县属幼儿园为龙头,与山区乡镇联动组建幼教集团,对山区幼儿园实行融合化管理。“以乡带村”连锁化办园,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龙头,与下属村级园实行连锁化办园,将优质资源延伸至村一级,实现县内无证办园现象全消除。截至目前,全县3所县直属幼儿园与6个山区乡镇组建三大幼教集团,9个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下辖村级连锁园23所,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一体发展。
三是专家组团推进乡村教育高位发展。一方面,开展乡村教育振兴“四级联动”,承办台州市乡村名校建设研究高峰论坛,邀请知名专家实地考察、现场督导,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实现先进经验内化移植。另一方面,积极拓展与上海、杭州等地知名学校的合作办学,与浙师大等名优资源加强合作,引入先进办学经验、成功育才机制。如该县大公中学与浙师大联合办学,生源回流增幅超150%,满足了农村学生家门口上名校的愿望。
建好“乡村大课堂”,打造乡村孩子新乐园
一是画好同心圆,疏通托管堵点。为解决乡村孩子节假日无处去、无人管等问题,该县将校内课后服务延伸至节假日,创新开设“乡村大课堂”。由教育部门牵头,联合高校、妇联、团县委等各方力量,搭建“党政主导、部门联动、教育为主、社会参与”的乡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将“乡村大课堂”开设在村委会、文化大礼堂等场所,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作用,打造“家门口”的成长乐园。
二是敲响平安锣,破解服务难点。全县各学校发动师生自发组建假期平安巡逻队,对村舍周边河塘、水库等开展义务巡逻,严防溺水事件发生。同时,“乡村大课堂”定期开展交通安全、防溺水、防电信诈骗等安全教育,组织学生亲手制作平安宣传海报、手抄报和标语,并张贴在村社文化礼堂、公告栏等醒目位置,切实织密乡村安全防护网。目前,各平安巡逻队对全县265个隐患水域开展安全巡逻2000余次,张贴宣传海报等1200余张。
三是谱好“恋乡曲”,挖掘非遗亮点。充分挖掘地域教育资源,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为核心,邀请老干部、老教师、老手艺人登上“乡村大课堂”讲台,为学生奉上多姿多彩的艺术课,分级分策开展活动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品尝到浓浓的“非遗文化味道”。如三合镇郎树村开设花鼓班,灵溪村开设奚家拳班,亭头村开设词调班,鹤楼村开设皇都南拳班,三州乡开设三州吹打乐班等,让乡村孩子在学习之际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潜移默化地激发其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