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高等教育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瓶颈,正确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挥棒”,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紧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评价”作为重要抓手和改革突破点,提出“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山东工商学院为真正落实“五育并举”要求,出台《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学生奖励条例》等制度文件,打破传统,创新建立“四级五维”评价体系,指导全体教职员工建立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引导大学生智商情商财商协调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打造“三全育人”格局。
四级五维,强化测评结果运用
从人才培养规律出发,突破“唯分是才”的传统观念,对学生德智体美劳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的“五维”测评,摒弃传统的“量化+权重”的评价方式,采取ABCD“四级”质性评价,突出“五育并举”。每学年对学生德育素质、智育素质、身心素质、美育素质和劳育素质分别测评,各部分按照得分分别确定ABCD四个等级,80分以上为A,70-80分为B,60-70分为C,低于60分为D。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最终等级确定标准为:(1)评定为A:德育成绩为A,其他至少三项以上成绩为A,且各项成绩不能为C或D;(2)评定为B:德育成绩为B及以上,其他至少三项成绩为B及以上,且各项成绩不能为D;(3)评定为D:五项成绩有三项成绩为D;(4)评定为C:不能评定为A、B、D的其他情况。同时,完善与之相适应的荣誉体系与奖励办法,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结果全面应用于各类评先推优、奖学金评选、推优入党工作中,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挥棒”作用。
德育为首,丰富多元评价内涵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德育测评结果在综合评价中具有“一票否决”权。测评以思想政治类非专业课程成绩或德育论文成绩、第二课堂德育活动参与情况与学生日常德行表现为依据,争取多视角、多侧面、多渠道采集评价要素;由学生本人、教师、同学和社会广泛参与评价,建立起多元评价主体立体交互的评价体系;根据日常表现和典型行为,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违反校规校纪情况,设置加减分项,以过程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实现以鉴定等级激励学生成长,以评价结果加强目标引导的重要目的。明确规定各类评先推优候选人,德育素质测评成绩必须为A。
智育为重,激励专创融合发展
教育固本,启智为重,智育测评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智育测评以学业成绩、学术创新和财商教育成绩为测评依据,学业成绩测评激励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将本学科的基础知识悟深、吃透,夯实基础;学术创新成绩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申请发明专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财商教育成绩体现“校本化”特点,依托学校特色建设,全面提升学生财商素养,培养智商情商财商并重的高素质人才。
身心为本,树立强体强心理念
人格健全,健康筑基,身心素质测评以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素质为目标。测评以体育成绩和心理健康教育成绩为依据,体育素质测评包括体育课程成绩、课外体育锻炼、第二课堂体育项目等,以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和规则意识,以体育精神锤炼坚强意志、健全学生人格;心理健康教育成绩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绩和第二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的精神状态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美育为根,激发高雅审美情感
审美提升,心智浸润,美育测评就是要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鉴别美、创造美,坚持正确审美观。测评以美育课程(经典阅读)和第二课堂文化艺术活动等成绩为依据,构建美育课程体系,提高审美素养,提升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组织“红色旅游”,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传统艺术进校园等活动,营造格调高雅校园文化,培养学生鉴别美、欣赏美的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文艺活动,激发学生创造美、展现美的能力。
劳育为荣,实现知行合一目标
笃行求实,劳育淬炼,劳育测评注重显性劳动与隐性劳动相结合,培养正确劳动价值观与参加劳动实践相结合。测评以劳动教育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成绩以及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方面的表现为依据,劳动教育理论课程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实践课程让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实习实践相结合,实现知行合一;建立劳动教育清单,提升学生劳动技能、磨练意志,强化责任担当,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