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策解读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2年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2年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4-30 06:42:59作者:佚名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2年
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

  教材厅函〔202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做好中小学教学用书工作,现将2022年普通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运动学校教学用书目录印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

  1.义务教育国家课程各学科使用《2022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中的教材。属于义务教育国家课程但目录中没有相关教材,由各省份根据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以及相关课程实施要求确定教材使用,使用的教材必须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并列入省级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

  2.从2022年起,小学科学一至六年级全部使用根据2017年课程标准修订的教材。

  二、普通高中国家课程教学用书

  1.《2022年普通高中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根据2017年课程标准修订)》和《2022年普通高中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根据2003年课程标准编写)》仍将并行一个时期。请各地根据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从上述两个目录中选用。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精神,各地要统筹推进,确保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2022年秋季学期起,旧教材将逐年退出目录。

  2.使用新教材的普通高中,各学科必修、选择性必修课程使用《2022年普通高中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根据2017年课程标准修订)》中的教材。选修课程,由各省份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标准以及相关课程实施要求确定教学材料的使用,使用的教材必须选用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并列入省级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

  三、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运动学校类教学用书

  1.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相关学科使用《2022年特殊教育学校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中的教材。没有新编教材的学科和年级仍使用原版本教材,或根据教学实际,选择普通学校教材中适合的内容进行教学。

  2.体育运动学校道德与法治、语文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其他学科使用《2022年体育运动学校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中的教材。

  四、有关要求

  1.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材《中华民族大团结(供初中使用)》(戢广南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已于2021年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核通过。各地根据《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做好教材选用使用工作。

  2.上海市中小学国家课程教学用书按我部批准的方案执行。

  3.中小学教材使用应保持相对稳定,如确需更换教材版本,按照中小学教材选用有关规定进行。

  4.中小学教材中不得夹带任何商业广告或教学辅助资料的链接网址、二维码等信息。

  5.免费教科书采购按照教材〔2017〕1号文件执行。

  6.教材配套的数字音像材料,应参照《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由学生根据需求自愿购买,不得随教材统一征订。鼓励教材出版单位采取互联网下载的方式免费提供。

  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本通知要求,抓紧做好2022年中小学教学用书工作,并将本地2022年秋季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选用情况,于2022年8月31日前通过教材选用备案系统报我部(教材局)备案;对未按相关规定选用、使用教材的地方和学校要依据《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严肃处理,责令纠正。我部将适时对各地教材选用情况进行抽查。

  相关教学用书目录信息可在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www.moe.gov.cn)公开栏“教育部文件”下“信息拥有司局”中,选择“教材局”进行查询下载。

  教育部办公厅

  2022年4月15日

  附:2022年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


原文链接: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204/t20220425_62159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