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通启东市基于区域劳动教育已有实践,着眼于师生已有的学习与生活经验,有效整合各学段的劳动教学资源,探索劳动教育“融•生”模式,建立了符合新时代学生成长需求与地域特色的劳动育人体系,不断推进区域劳动教育内涵化、品质化。
“融”两大思想,“生”精神内核。启东市劳动教育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指导,“融”张謇的“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思想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广大青少年中创生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生动展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强大的精神动力鼓舞青少年风雨无阻、勇敢前进。
“融”三大行动,“生”社会担当。在小学开展“雏鹰假日小队”行动,以学雷锋日、植树节、世界地球日等节日契机,在家长和社区辅导员的带领下,开展助老助残、保护绿化、垃圾分类宣讲等公益服务性劳动,体验劳动所带来的幸福成就感;在中学开展“绿色新业态”行动,结合新时代、新业态,为学生开辟动手实践、创新创造的场域和机会,提升学生的行为素养、科技素养;在职业学校开展“科技志愿者服务”行动,开发系列科普教育资源,探索线上线下与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科普方式,多途径开展科普教育融合新模式。通过“三大行动”根植服务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与价值观,达成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契合。
“融”四大课程体系,“生”多维育人路径。建设规范化课程体系,构建“主题—模块—项目”的课程体系, 确立劳动、家政、技术、职业四个主题。实施常态化课程体系,落实一周一节劳动教育课,利用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开设各种劳动教育课程和活动项目,每周设定课外劳动和家庭劳动时间。开发项目化课程体系,优化劳动教育项目和品质,持续开展劳动教育研究。实践跨界化课程体系,在中小学研学基地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各学校结合当地的自然、经济、文化条件,因地制宜加强劳动教育场地建设,就近与当地社区、村史馆建立劳动教育体验基地。
“融”五大共同体,“生”教育高品质发展。建立“幼小衔接劳动共同体”,坚持体验导向,搭建区域平台,举行联合活动,定期开展专题劳动教育现场观摩,实现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建立“家校劳动共同体”,定制“小小生活家”分年级家务劳动指南,鼓励学生自觉参与、随时随地进行劳动,掌握必要的家务技能。建立“校社劳动共同体”,开辟“学农基地”,学生们在学农基地学习各种劳动工具的使用,种植地方特色农作物,在收获的同时又产生对家乡的亲近和热爱。建立“乡镇学校劳动共同体”,建立6个乡镇“内循环”劳动教育实践共同体,每个共同体包括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形成镇内联动、幼小初“递进式”劳动教育实践的“生态链”。建立“城乡学校劳动共同体”,逐步形成“资源共享、交流互动、同步发展”的劳动教育城乡一体化管理格局,形成了劳动教育良性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