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海门区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为基本方向,创新实施“一二三四”工作法,持续推动市域义务教育从“高水平基本均衡”迈向“高质量优质均衡”。
“一条主线”形成闭环,推动教育发展更优先。始终围绕优质均衡主线,着力构建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管理闭环。成立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一把手”部署、推动。近三年,先后出台促进教育优先发展配套文件12份。构建市、区、镇三级上下贯通、协调有力的工作体系。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补充的机制,保障教育经费足额及时到位。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纳入政府综合考评,作为一把手履职评价重要内容。创新督政机制,通过“每月一听”月度汇报、“每季一晒”季度巡查、“半年一评”现场观摩等手段,实施常态化主题督导,成功创建教育部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县(市、区)。
“两大举措”扩容提质,推动优质资源更均衡。始终抓好硬件扩容和软件提质两大举措,不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总量。实施义务教育“改薄”、标准化建设、装备提升、信息化提档四大工程,推动城乡办学条件一体化均衡发展。制定达标创特、文化立校、品质提升三个专项行动,区域整体推进新教育实验,“校校有特色”的办学格局基本形成。
“三项机制”打破壁垒,推动城乡交流更顺畅。聚焦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建好三项机制。在全区范围内整体推进集团化改革,组建12个义务教育管理集团。充分发挥集团总校在资源统筹、品牌辐射和内涵建设中的作用,建立集团内城乡教师交流、教科研互动、课程共建共享、文化共生共融、成员校自主发展、集团捆绑考核的发展机制,城乡教育发展的优质度和均衡度有效提升。科学规划、系统设计区域教师流动制度,加强并完善校长轮岗交流、骨干教师到农村挂职支教和农村教师到市区学校“顶岗”学习交流等制度。探索实施集团内音体美教师“走教制”,音体美教师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得到有效解决。实施“岗位集中统筹、集中调控、集中管理”新机制。推出13个教师成长专项行动计划。
“四大品牌”融合五育,推动学生发展更全面。放大教育品牌育人效应,为学生全面发展铸魂筑基。形成“党建+教育”融合品牌。坚持发挥党的建设在办学治校、立德树人中的引领作用,实施党建领航、书记领责、党员领路、教育领先“四领工程”,强化融合党建品牌建设,“一支部一品牌一特色”实现全覆盖。打造“弘謇+红色”德育品牌。持续推进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赓续红色血脉。深化“课程+课堂”教改品牌。聚焦“教足教齐、学足学好”目标要求,形成“学程导航·六学课堂”区域推进范式,确保“双减”的各项任务落地落实。推进“1+N”特色品牌,实现全区域、全品类、全覆盖,形成“生生有项目、生生在团队”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