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张晓黎:“你早上5:00起床做饭,送孩子,每周5个晚自习,起早贪黑,不累不困吗?从没见过你迟到过,生病也没见你请假过。你不是铁人,干嘛那么拼?”
张晓黎说:“我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节奏,累,并快乐着!”
在利辛高级中学,有这样一些人,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却给人平凡而真实的感动。张晓黎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利辛高级中学2021年度“感动校园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中,她被授予“爱生如子”奖。
张晓黎从教已16个年头。2005年7月,她放弃了沿海两所中学的录用,毅然选择去重庆忠县的一所农村学校支教。在那所学校里,她经历了与同事们一起抗洪抢险的困难与凶险,见证了学生被窝里进蛇向老师求救的恐惧和担忧,也感受到山里人的热情和淳朴。后来,因家庭原因,她回到家乡涡阳,执教于涡阳九中高中部并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2019年9月,她被选调进利辛高级中学西校区工作。
生活上的贴心人
到利辛高级中学西校区后,张晓黎当上了“班妈”。
为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张晓黎把“家”安在了女生寝室,与她们同吃同住。考虑到自家孩子在寝室可能睡不好,刚开始两个月,她带着孩子间歇性住在学校。两个月后,她带着孩子全天候入住寝室。每天晚自习结束,她都会在寝室里找一两个学生聊聊天,了解她们的生活及学习状态、家庭情况等。到了该熄灯时,她则监督她们按时休息。
那是严冬的一个夜晚,男生寝室一名学生突然头痛难忍,而当时附近诊所早已关门。张晓黎顾不得寝室里自己的孩子,匆忙骑电动车把他带到县医院急诊室,及时检查治疗。等她和学生回到寝室已将近凌晨2:30,但看到那名男生平安无事,她心里充满了欣慰。
她发现一些女生常常利用晚饭时间洗头,由于时间不充裕,只能放弃吃晚饭。于是,她便出去买一些烧饼带到班里分给她们。平日里,她及时了解孩子们的生活状况,给周末不回家的孩子掏耳朵、理发等,同时与他们聊聊天。她说,能与孩子们亲密相处,这也是一种幸福!
学习上的减压人
鉴于一些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压力大,张晓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必须想方设法为学生减压,必须马上行动。课堂上,她先从最简单的知识点讲起,布置作业以基础题为主,先让学生们夯实基础。成功不在大小,跬步终至千里。对孩子的点滴进步,她都给予充分肯定。每次考试结束,她都会设置若干名优秀奖和进步奖,自费给他们购买奖品。她通过这种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不愿意和别人交流。张晓黎就主动把他们喊到办公室,耐心地劝导,帮助解开心结。了解了具体情况后,她就抽出时间给他们“吃小灶”。同事们每每看到学生们簇拥在她身边接受辅导时,都由衷地敬佩她。
运动是最好的减压方式。课余时间,张晓黎经常带领学生开展各种体育运动或游戏活动,如踢毽子、转呼啦圈等。通过适当的运动,她帮助孩子们放松身心,获得快乐,缓解学习的压力。
家访是张晓黎为学生减压的又一种有效方式。通过家访,她及时了解学生性格、习惯、家庭情况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她有时还用自己的工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让他们在生活上不再有后顾之忧。
心灵上的领航人
教化之至,莫过于心。张晓黎不仅是孩子们生活上的贴心人,学习上的释压人,更是他们心灵上的领航人。
班里的学生很多是留守孩子,长年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家庭的温暖,在心灵上有时会感到迷茫和无助。针对这一情况,张晓黎每天都会腾出部分时间来陪伴他们,敞开慈母的胸怀来温暖他们柔弱的心。
张晓黎一直用实际行动引导孩子们拥有感恩之心。得知有学生要过生日而不能回家,她就会为其下碗“长寿面”,外加荷包蛋。周末,她经常会做些煎蛋、稀饭、包饺子,喊不回家的孩子一起吃,让孩子们感受到学校就是温暖的家,老师就是慈祥的妈。因此,孩子们对她最常用的称呼不再是“老班”,而是“班妈”。
进入高中,学生在学习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有的孩子面对困难时会丧失信心,失去斗志。张晓黎及时主动与他们谈心,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勇敢面对挫折。她让孩子们懂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不放弃,就会走出阴霾,见到阳光。
授业责任重,育人途更遥。张晓黎不仅把育人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还通过开主题班会、设计主题黑板报、个别谈心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导他们做心灵高尚的人。
因为爱,所以美。张晓黎心细如发丝,爱比海水多。利辛高级中学“感动校园十大人物”评选活动组委会给她的颁奖词是:因为内心的善良,她身上拥有了圣洁的光芒!她点燃知识的火把,拉起孩子们求知的手;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用坚实的双肩称量教学的分量,用责任的砝码践行爱生如子的诺言。(车继光 特约通讯员:张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