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专题策划 >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深耕职业教育 培育大国工匠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深耕职业教育 培育大国工匠

发布时间:2022-06-14 19:30:32作者:佚名来源: 江苏省教育厅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新职业教育法”)是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针“强心剂”。作为高职院校,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变”与“不变”中履行办学使命、承担社会责任、发挥引领作用。

  一是坚持深耕职业教育的育人初心不变,在优化教育供给上积极求变。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优化了职业教育供给结构,增强了服务产业需求、个人终身学习需求的适应性。

  随着发展阶段和面临主要矛盾的变化,学校坚持“根植地方装备制造产业”的办学定位不变,与地方区域产业相伴共生,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步伐紧密一致。在此基础上延伸办学功能,紧密对接区域智能制造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融合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技术,建立调优、调高、调宽专业群建设机制,着力打造对接智能制造产业的专业集群。坚持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与江苏海洋大学、常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等高校合作开展了“4+0”“3+2”等高职本科衔接项目,全面探索中高贯通、高本贯通的培养模式,处理好办学层次和模式协调发展的问题,积极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校对接国家学分银行制度,打通学历与职业资历互认互通通道,制定《学习成果认定与管理办法》,建立不同类型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机制,形成统一评价标准。

  学校将贯彻落实新职业教育法,进一步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健全面向多样化需求的学习制度,突出区域和行业发展需求,提升服务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增强办学适应性。

  二是坚持服务区域发展的社会责任不变,在提升服务内涵上积极求变。职业教育要切实肩负起培养技术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平衡好人才培养、技术技能创新、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教育国计民生的双重角色、引领支撑的双重作用、内政外交的双重功能”。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支持,这是世界上所有大学共同的经验。学校的贡献有多大,获得的支持就有多大。办学近60年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国家需求、制造业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战略支点,服务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十四五”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提档加速关键期,学校始终“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不断促进专业体系更好地融入产业创新生态,加强制度的设计和完善,提升社会贡献度,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科研与社会服务支撑体系。打造“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技术工业中心”等国家、省市科技创新平台,集成技能大师工作室、应用技术中心、培训中心和研究院等实体,创新“项目+标准+服务”发展模式,服务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纵观学校发展历程,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提升服务发展能力,坚持服务地方、服务企业、服务社会。

  为贯彻落实新职业教育法,学校将进一步拓展办学功能,牢牢抓住提质升级、争先进位的战略机遇期,抓住深化服务、增强动能的关键突破期,毫不动摇地履行服务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输出“常机电”模式和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坚持产教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不变,在体制机制创新上积极求变。促进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这是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重要特征,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最早提出的“校企合作”,是将合作主体仅确定为“企业”与“学校”,认为学校是为企业培养输送人才,只要企业和学校之间互动合作便可达成这一目标。之后又提出“产学结合”“产教结合”,直至“产教融合”。由“企校”拓展为“产教”,领域更宽、眼界更高。“融合”与“结合”也存在质的不同,是基于两类具有高度互补性资源之间的全方位、全流程、全要素集成整合和一体化合作,是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

  围绕“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学校的理念和实践也在变。从共建技术创新平台、产业园、众创空间等,再到共建共享工厂、产业学院等,从探索“内园外站”校企合作平台、“四方三层、内园外站、共建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学校以产教谱系工具指引,发布行业人才需求信息和专业建设指导报告,践行“一群一行业、一专一名企、一师一方案、一生一专项”产教融合实践模式,形成“内园外站、四维一体”产教融合新生态。目前学校已建立5个“跨区域、行业性”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产业学院,形成“校区联通、产教互融、实体+云端”的“共享工厂”产教融合集成平台,牵头成立5个职教集团、联盟,建设132家区域“立体化”校企合作基地。经过探索与努力,产教融合新格局逐步形成。

  围绕贯彻落实新职业教育法,学校将以创新为引领,毫不动摇地走产学研融合发展之路,关注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和育人主体作用,以高质量学徒制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产教深度融合,丰富办学形态,形成多元办学格局,延伸办学空间,促进人才培养,推动产业发展,助力区域经济,服务国家战略。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2年6月2日 第6版


原文链接:http://jyt.jiangsu.gov.cn/art/2022/6/13/art_57810_104862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