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钦州市教育局为了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打破城乡、学校区域界限,制定了城乡学校“校对校”对口支教政策,进一步细化全市城乡学校对口支教和教师支教工作,通过校校联姻、教师帮扶、政策倾斜、后勤保障等一系列举措,不断优化城乡学校资源配置,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破解管理难题:从“单兵作战”到“大兵团攻关”
灵山县武利中学与钦州市二中签订了城乡学校‘校对校’对口支教协议,每周星期二是固定的支教时间。开学初,钦州二中会有针对性地选派支教教师到灵山县武利中学。支教教师们有固定的上课班级和帮扶教师,除了上课他们还参加备课组备课、开展课题研究、命题出试卷等教育教学活动。
2019年至2020年,钦州市教育局相继印发了《钦州市中小学教师支教、走教工作管理办法(暂行)》、《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支教、走教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城乡学校“校对校”对口支教政策及实施办法。该市把教师支教与学校结对帮扶有机结合起来,城区学校对口支援薄弱学校,支教教师通过跟班学习、同课异构、师徒培养等实现双向融入、全面帮扶、共同提高。
为落实支教教师真优秀、真支教,钦州市教育局严把三关。一是严把“选人关”。从年龄、年度考核、教学业绩等方面,细化选派标准,严格资格审查,确保派出的教师质量。2020年选派的320名支教教师中,名教师、名班主任、教学骨干、共产党员占绝大部分。二是严把“过程关”。建立定期联系沟通机制,实行以派出学校为主的“双向管理”,跟踪问效,钦州市教育局不定期抽查。通过压担子、给任务,定职责、定目标,开展传、帮、带活动,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三是严把“回城”关。实行捆绑责任制,支教教师与学校、学校与教育局层层签订责任状。
城乡学校“校对校”对口援助,支教变“单兵作战”为“大兵团攻关”,实现了校校联盟、教师互动,联合教研,两头兼顾,灵活处理,取得显著成效。
破解“呆不住”难题:政策倾斜,后勤保障
钦州市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高支教教师的福利待遇,调动教师积极性。一方面,在政策上倾斜,全职支教的教师每年获得1万元的补助资金;分期支教教师到对口受援学校授课,按照现行的差旅标准给予报销。在评优评先、评职称等方面,每年拿出一定的比例向他们倾斜,并把支教经历作为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学校及时解决支教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确保教师能够快速适应新的环境,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家庭生活、子女就学等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钦州市明确了支教形式分为全职支教和分期支教两种,教师可以根据个人的意愿选择,全职支教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量不少于自治区颁布课时标准的80%,并承担一定的其他教师工作量;分期支教教师承担受援学校的教学工作量,采用累计课时的办法,在一定时间内达到自治区颁布的课时标准。
破解低质低效难题:对口支教实现资源共享
据统计,钦州城区对口支教的9所乡村学校中,21个教研课题立项,获得市级以上奖励43项,极大提升了乡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钦州市通过城乡学校“校对校”对口支教,打破了城乡、校际间的壁垒,实现了城区教师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有序流动,使弱者变强、优者更优,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钦州教育跨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