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不断加强预防未成年人溺亡工作,构建了“三三制”防溺亡工作运行模式,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防护体系,有效预防和减少了未成年人溺亡事故的发生。
一、强化“三项机制”,凝聚工作合力
强化统筹机制。鹤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预防未成年人溺亡工作,成立全市预防未成年人溺亡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多次专题研究部署预防未成年人溺亡专项治理工作,建立了市、县、校三级管理责任体系,实行年级、班级、学习小组网格化管理,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强化协作机制。由该市政法部门牵头,在全市建立了联席制度,形成了三个协作体系,即:以教育、团委为主力的教育体系,以水利、交通、住建、城管、文广旅为主力的防范体系,以民政、妇联为主力的关爱体系,形成了校内管控和社会防范相互补充的防范网络。
强化考评机制。坚持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未成年人防溺亡工作作为综治平安考核、教育督导、平安校园创建的重要内容,2022年以来鹤壁市防溺办组织开展了4轮24次调研指导活动,市教体局坚持局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县区、机关科室分包学校的常态机制,对各县区、各级各类学校进行常态化督导。
二、坚持“三个常态”,织密安全网络
坚持宣传教育常态化。将防溺亡工作纳入各级各类学校安全教育课程,融入学生安全教育全过程,形成了日常教育、集中教育相结合的常态化模式。2022年4月份起,特别是暑假前,各学校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会、手抄报、安全演练等形式开展集中宣传教育,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市召开主题班会1.26万余节,举行主题升旗仪式600余场,更新橱窗1900余块,悬挂条幅1700余条,制作板报1000余面、手抄报1.28万余份。
坚持家校合作常态化。各学校通过网络平台、家长会、家访、告知书等多种途径,建立了常态化家校联系机制,2022年召开主题家长会3700余场,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告家长书》39万余份,并开展了防溺亡安全教育进社区进农村活动,提醒监护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监护人)履行监护责任,提升防溺亡安全意识。
坚持告知提醒常态化。上学期间实行“一分钟提醒”制,即每天放学后一分钟,学校通过校园广播提醒学生注意人身安全,通过班级群向家长推送防溺亡安全提醒。暑假期间建立“防溺亡周提醒”制度,制作预防未成年人溺亡宣传教育片和手机彩铃,利用全市安全教育平台、平安鹤壁微信公众号、学校网络平台、班级群每周推送防溺亡安全教育,协调移动、电信等运营商暑期每周2次向全市手机用户发送安全提醒短信,市教育电视台每期《教育新闻》前插播防溺亡公益广告,制作各类宣传小视频300余条,录制家庭教育专题课程5节,营造了浓厚的“珍爱生命,远离溺亡”社会氛围。
三、开展“三查行动”,筑牢安全屏障
开展集中排查行动。组织水利、住建、城管等部门抽调专人,对全市所有水域开展拉网式排查,重点对河道、水库、坑塘、建设工地、旅游景区等5个重点区域和村庄、学校上下游3公里及城郊上下游5公里的河段进行了全面排查,整改安全隐患500余处,确保水域周边救生防护设施到位、警示标识设置到位、巡查人员到位。
开展日常巡查行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教育、团委、妇联、民政等部门会同乡镇、村委,组织动员630余人组建了义务安全监督管理巡查队,在事故多发地开展日常安全巡查,并将全市1182名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全部纳入有效监管,严防未成年人溺亡安全事故的发生。
开展调研督查行动。该市平安办牵头,市防溺办按照“四不两直”要求,定期组织调研督查组到相关职能部门、各县区、各乡镇、各学校开展未成年人防溺亡调研督查,重点督查“三清三明四到位”落实情况,每月通报防溺亡工作落实情况,并强化督查结果运用,建立表扬激励和责任追究制度,对防溺亡工作扎实、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不重视、措施不得力、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进行通报、约谈、督办,确保未成年人防溺亡工作扎实开展、凸显实效。
(鹤壁市教体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