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经验交流 > 长沙浏阳市因地制宜加强学生劳动教育

长沙浏阳市因地制宜加强学生劳动教育

发布时间:2023-03-26 06:50:30作者:佚名来源: 湖南省教育厅

  

  教育工作情况专刊 〔2023〕第4期

  (总第416期)

  

  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编

  2023年2月24日

  

  长沙浏阳市因地制宜加强学生劳动教育

  

  长沙市浏阳市针对本市乡镇多,各类劳动资源丰富等特点,着眼“每镇有劳动教育基地资源”“每校有劳动教育校本特色”“每家有劳动教育任务清单”“每生有2项以上生活本领”的总体目标,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完善机制体制,推动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协同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坚持三个健全,抓牢制度主引擎。一是健全组织体系。出台《浏阳市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浏阳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发改、教育、财政、人社等部门协同联动,镇街、村(社区)、学校一体化推进劳动教育的良好环境。二是健全保障体系。每年投入近1500万元专项资金,保障学校劳动教育有序开展,目前建成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场所150个,通用教室、劳技教室518间,长沙市级劳动与实践教育基地和创建基地30个;财政投资1000余万建成全省首个公办农村素质(劳动)教育基地,投入3000余万元进行升级提质;56个村(社区)免费或低价为学校提供良田及旱土进行劳动实践教育。三是健全评价体系。明确各学段劳动任务清单,建立个人劳动档案,开展劳动技能比赛,将劳动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重要指标和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对各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单列计分,纳入日常督查和季度点评,并作为办学水平和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

  坚持三个注重,唱响劳育主旋律。一是注重师资多样化。选聘劳动模范、非遗传承人、能工巧匠等充实劳育师资队伍,将劳育纳入教师培训年度计划,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培养“一专多能”劳技师资队伍689人。劳动教育工作室(坊)和综合实践、德育、少先队等名师工作室每月开展劳育专题研修培训24次。二是注重课程个性化。鼓励各校因地制宜,一校一策,结合浏阳花炮、油纸伞、菊花石、夏布、蒸菜等本土资源,开发浏阳特色劳动教育课程。从产业特色和时令特点出发,完善劳技室、手工室等,建立蔬菜、果园、苗圃等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推进五育深度融合。如进修学校附小夏布刺绣、达浒完小浏阳蒸菜、永和完小菊花石雕刻、兵和小学“石画”美术、庆仪小学西乡锣鼓、长益完小“百果园”、楼古中学“茶艺班”等个性化课程,均凸显地域特色。三是注重教研校本化。针对不同区域特色,以学生经历体验劳动过程为基本要求,加强劳动教育序列化基础课程和主题化综合课程研发。每学年5月设立为劳动月,每季进行一次专题研修,每月开展一次听评课,定期组织劳育赛课和案例评选。278所学校形成校本化劳动教育清单,36所学校研制劳动教育校本教材。如东门完小“油茶种植”、龙墈完小“田园整土”和乌龙中学“小龙人”等。高坪中学获评省级劳动教育实验校,其劳动教育案例获省厅推介,金沙路小学、素质教育基地等省级劳动教育实践课题均顺利结题。

  坚持三个聚焦,拓宽实践主渠道。一是聚焦日常劳动。校内采取班团(队)活动、兴趣小组等形式,结合植树节、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等开展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将内务整理、卫生保洁、植绿护绿等纳入学生日常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质;校外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空闲时光开展家务劳动。如道吾中学力推“道吾家宴”,每生学做十道菜;浏阳河小学分年级编写劳动教育实践指导手册,学生在力所能及的劳动中体验快乐。二是聚焦特色耕种。按时令组织学生耕种,促进劳动与学科融合。如高坪中学租赁当地20亩优质农田,常态化在田间地头开展劳动教育,学生全程参与,劳育接地气;杨花中学“四区两基地”、新屋岭小学“小新农场”、船头完小“悦耕园”等均各具特色。三是聚焦社会资源。结合乡村振兴、文明创建、产教融合等工作,逐步打造“农业+”“科技+”“红色+”“志愿+”等特色鲜明的实践场所。指导梅田湖劳动实践基地成功申创湖南省首批劳动教育基地,让青少年儿童切身体味“五农”,目前已接待学生40余万人;将秋收起义纪念馆、胡耀邦故居、艺术科技馆等挂牌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鼓励学生进村社开展“垃圾不落地”“敬爱老人”等公益劳动,如长兴湖小学定期与社区联合开展清洁小卫士、小河长等活动。

  


原文链接:http://jyt.hunan.gov.cn/jyt/sjyt/xxgk/jykx/jyqkzk/202302/t20230228_109237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