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法纪通报 > 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优秀案例和专题报告评选工作的通知

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优秀案例和专题报告评选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5-21 06:56:39作者:佚名来源: 贵州省教育厅

  相关市(州)教育局:

  为充分发挥贵州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建设的先行先试、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深入推进行动计划项目建设各项工作。经研究,决定组织开展贵州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优秀案例和专题报告评选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评选范围及类别

  贵州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县、项目学校和专项课题形成的教育教学案例、学生学习体验案例和专题报告。

  本次评选共设置教师教育教学案例、学生学习体验案例和专题报告三个类别,每个类别设置一等、二等、三等共三个优秀等次。

  二、评选要求

  (一)案例

  1.教师教育教学案例。教育教学案例是针对一个真实的具体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或者对成功或失败教育教学事例的记录与再现、反思与探讨,它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典型性事例。

  2.学生学习体验案例。学习体验是学习者参与特定的学习活动经历的行为、认知、情感、态度等过程,并由此感受到收获、得失、经验的情况,它是一种心理感受。学生学习体验案例是学生对学习体验的记录再现、反思总结的文字作品。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体验案例提倡用写画的方式呈现。学生的艺术作品、手工作品等物化作品以及学生作文等不在评选范围内,但学生在学习、创作艺术作品、手工作品等过程中所撰写的作品背景、记述说明或解读以及在此过程中的想法、感受、体会等文字作品可作为评选范围。

  (二)专题报告

  专题报告是指在项目实施推进工作中围绕项目学校(专项课题)重点难点、特色优势发展所开展工作情况的报告。

  教育教学案例、学生学习体验案例、专题报告撰写规范要求可参照“项目建设通讯”中有关工作提示、指导文章、案例等以及“贵州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优秀案例与优秀报告评价标准”(附件1),也可参考学术期刊发表的相关论文等。

  三、评选程序

  (一)项目县评选推荐。各项目县按照项目相关工作提示及附件1有关要求认真组织项目学校和专项课题申报。每个项目县推荐申报的教育教学案例不超过15项,专题报告不超过8项,学生学习体验案例不超过15项。

  (二)市(州)汇总提交。各市(州)对项目县推荐的材料进行汇总后统一提交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

  (三)评审与发布。省教育厅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评选,及时发布评选结果并颁发证书。

  四、相关要求

  (一)优秀案例和优秀专题报告评选有利于充分调动学校师生积极参与项目建设,优化教与学的体验,促进有效教学和深度学习,提高教育质量。也是推动项目建设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从2023年起,在项目实施期间拟每年组织开展评选一次。项目县要高度重视,积极组织申报。

  (二)申报材料要求。申报人需要提交案例或专题报告材料(材料封面见附件2)word电子版及纸质版(一式三份);项目县需要提交《贵州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优秀案例、专题报告推荐汇总表》(见附件3)电子版及盖章的PDF扫描件,并对申报材料按类别编号分文件夹打包报送市(州)教育局。

  (三)各市(州)教育局将项目县推荐申报的材料汇总后于2023年6月30日前报送至省教育厅民族教育质量项目办公室。联系人:姜巨桥 联系电话:13638096388 邮箱:gzmzjyxm@163.com

  

  附件1:贵州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优秀案例与优秀报告的评价标准.docx

  

  附件2:贵州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优秀案例、专题报告申报材料封面.docx

  

  附件3:贵州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优秀案例、专题报告推荐汇总表.xlsx

  

  省教育厅办公室

  2023年5月5日


原文链接:http://jyt.guizhou.gov.cn/xwzx/tzgg/202305/t20230517_7977692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