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安工程大学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为目标,将育人理念贯穿到学生资助工作全过程。不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引领,优化资助工作体制机制,多渠道、多举措、多形式,扎实开展精准资助工作。
该校党委每年定期召开学生资助专题会议,分析和研判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落实国家奖助学金、原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精准资助等学年度重点任务,解决学生或家庭因遭遇自然灾害等导致的因病致贫、因灾返贫等问题。进一步优化学生资助工作机制,完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建立校、院两级学生资助工作领导机构,调整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机构设置,在原有校级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基础上增补了审计、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等部门,学生资助工作领导机构决策更加科学、精准,决策程序更加严谨。先后修订(制定)11项工作制度,促进学生资助工作提质增效,体系更趋完善,资助育人成效逐渐凸显,学生资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为保障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化学生思政教育和思想引领。该校深入开展“共产党员+资助”系列资助育人实践活动,以受助学生中的共产党员为引领,通过丰富的资助育人实践活动,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凝聚奋进力量,激励广大受助学生诚信感恩、励志图强、为国奉献,依托党史学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不负韶华,砥砺前行,在实践中长才干、做贡献,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接力人。举办“榜样的力量”国家奖学金、纺织之光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获得者事迹宣传推送,宣讲会、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线上线下同步宣传获奖学生先进事迹,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典型示范作用,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自强不息,勤奋学习、开拓进取、勇于实践、全面发展。举办弘扬爱国精神,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等主题活动。以资助政策激励下学生成长成才为主题,反映党的十九大以来学生资助取得的成效,展现当代大学生如何在国家资助政策帮扶下成长成才。举办诚信教育系列活动,广泛宣传国家助学贷款及其它资助政策,大力普及征信、金融等相关知识,促使学生树立诚信观念,增强法律意识。举办“劳动锤炼本领·青春绽放光彩”劳动教育系列活动。在学生中开展文明宿舍评比、争当食堂监督员(排队引导、光盘监督)、图书整理,步道乐跑打卡行动、实验室维护、结合学科和专业开展实习实训、劳动知识竞赛、居家劳动大比拼、公益劳动等各具特色的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
——优化工作体制机制,抓好资助政策落实落细。该校各教学单位成立以党委(党总支)书记、院长任组长,党委(党总支)副书记、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任副组长的院级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完善全员参与机制,实现学生资助工作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学院在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应有作用,形成学生资助工作“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先后印发《西安工程大学“教职员工结对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不断加强对原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等特困学生的深度帮扶。修订《西安工程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将劳动教育正式纳入学生学年度综合素质测评。印发《西安工程大学资助育人实施办法》,不断完善学生资助制度体系,构建发展型资助体系和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强化宣传,在入学、毕业、寒暑假等重要时间节点,根据不同学生层次,有针对性地宣讲各类资助项目,持续开展“精准资助基层行”困难学生走访活动,通过师生联动扩大宣传,组织辅导员、班主任赴贫困学生家中走访慰问,宣传国家和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和载体,构建线上、线下全方位资助育人宣传模式,让国家资助政策深入人心。
——多渠道多举措多形式开展工作。该校充分运用两个信息系统”,以数字化方式开展原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等困难学生精准认定工作。深入开展“精准资助基层行”,寒暑假期间组织走访特困学生家庭;动态完善《西安工程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精准认定贫困学生。通过组织资助工作辅导员赴陕西多个县(区)乡村振兴局(原扶贫办)开展工作调研,向陕西部分县(区)乡村振兴局(原扶贫办)发函,准确核实原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信息,多条渠道精准识别贫困学生。积极鼓励原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等特困学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解决学费问题。落实国家精准资助政策,累计为原建档立卡家庭学生5180余人次发放国家助学金和学校2200元助学金累积3000余万元。开展“微资助”工作,累计为近300多名贫困学生提供精准化的个性资助,帮助学生实现日常生活、学业提升和能力拓展等方面的心愿和需求,多措并举精准落实资助措施。深入开展“教职员工结对帮扶困难学生”专项行动,全校1800多名教职员工与5000多名困难学生之间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激发学生成才志向,帮扶学生学习生活,关怀学生心智情感,帮助学生知恩感恩。积极成为“陕西高校资助联盟”成员单位,组织受助学生代表参与相关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跨院校间的思想、学习、信息交流,进一步培养受助学生自强不息、感恩奉献的优秀品质。联合其他高校,组织国家各类奖助学金获得学生120余名赴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多形式精准实施资助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