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北政法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五个确保”推动资助育人体系由“保障型”向“发展型”转化,切实提升资助育人成效。
——坚持立德树人,确保助困扶志同向发力。该校紧抓诚信教育宣传活动,连续多年开展“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全校先后共有1211名教师与2233名家庭贫困学生进行结对帮扶,帮助学生增强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持续开展“你我光盘、拒绝浪费”活动,引导学生珍惜每一餐饭、节约每一粒粮。每年举办颁奖典礼,对国家奖学金、“满天星”奖学金、自强之星等优秀学生进行宣传和表彰,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制定并下发《大学生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实施方案》,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召集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赴结对帮扶县级资助中心参加生源地助学贷款志愿服务,教育受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感恩回馈、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在校学生、退伍复学学生设立“秦仕执缨”助学基金,彰显了学校“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育人成效。
——健全制度体系,确保资助工作规范开展。该校制定并完善《西北政法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办法》等系列文件,构建奖、助、贷、补、减、免、缓、勤及绿色通道“九位一体”和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成立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学校统一领导、部门具体指导、学院紧密协作”的三级工作体系,推进资助育人工作落地落实。建立“班级认定评议小组-学院资助工作小组-资助管理中心-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四级评议工作机制,规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奖助学金评选及发放流程。各学院设置学生资助工作专员,定期组织集中培训,加强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建设。完善民主评议制、结果公示制、学生申诉制等工作制度,确保学生资助工作科学规范运行。
——强化服务意识,确保政策宣传及时到位。该校将政策宣传前置,寄送录取通知书时一同寄送资助政策简介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通过“智慧迎新”云端系统向新生推送国家及学校各项资助政策。暑期开通线上、电话两条咨询专线,畅通咨询渠道。报到现场专设“绿色通道、政策咨询”专区与接待处,现场为新生及家长进行资助政策解答。通过入学教育、校园媒体、学院网站广泛宣传国家精准资助政策,做到资助政策深入人心。开展“精准资助基层行”活动,走访各地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广泛、深度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利用大数据分析,针对孤儿、军烈属、残疾人等家庭特别困难学生进行走访慰问,加大资助政策宣传力度,为他们定制个性化资助育人方案。
——突出精准导向,确保多种举措纾困解难。该校每学年开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动态认定、及时更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资助等级,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利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和“陕西省教育精准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准确完成资助信息管理、资助项目管理等工作,充分掌握在库学生基本情况。利用“智慧迎新”系统了解新生家庭经济状况,开通线上绿色通道,将绿色通道工作前置,搭建学校与新生沟通的桥梁。畅通“临时困难补助通道”,针对受洪涝、地震、疫情等影响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做好受灾情况统计,及时发放临时困难补助。长期开展“冬季送温暖”活动,以隐性资助的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度过寒冬。为申请“绿色通道”的新生准备“爱心礼包”,在特殊时间节点为学生发放毕业大礼包、月饼等暖心礼物,彰显人文关怀。设立“书香计划”捐赠项目,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奖励优秀学生,帮扶生病或遭遇特殊困难学生。
——注重能力培养,确保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勤工助学岗位开展培训工作,该校从职场礼仪规范、办公软件应用、公文写作技巧、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培训,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活动和大创比赛、鼓励有需求的实验室、科研基地吸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项目实施或工作实践,帮助学生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着力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的进取精神。深入开展勤工助学工作,努力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每学年为学生提供校内勤工助学岗位100余个,每学年有1200余人次参与到勤工助学活动中。开展“春雨”大讲堂、就业指导、心理素质拓展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善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