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服务普惠化、数字应用智能化、数字评价系统化,加快构建教育数字化新生态。
第一,数字服务普惠化,教育资源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一是打造数字校园。大力推进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教育城域网升级改造”工程,全区中小学教室班班通一体机配备率、无线网络覆盖率均达100%,打造市级智慧校园示范校22所,全区中小学数字化教学条件全面升级。二是搭建“一平台两系统”。搭建大数据精准教学云平台、教学全场景数字化采集系统、大数据监测管理系统,设置备课端、上课端、优师端、家长端,将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家长实时监测与教育评价相互融通,覆盖全区140所中小学、近9400名中小学教师、13.7万名中小学生、2904个班级,为实现数字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夯实了基座。三是建立“行知品质课程”教学资源库。深入挖掘陶行知教育思想,构建以“新二十三常能”为培养目标的特色课程,建成“行知品质课程”教学资源库,在精准教学云平台汇聚优质课件近7万件,精选题例近70万例。同时,链接国家中小学教育资源平台、重庆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高考资源网等,为全区教师课前备课、课中教学、课后作业设计提供资源库,形成复合多元、互联互通的教育空间。
第二,数字应用智能化,教育模式从“经验驱动”走向“数据驱动”。一是创新“四阶作业管理”。推进大数据应用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大数据精准教学云平台,创新“教师精选时长作业—学生纸质作答扫描—平台数据分析反馈—个性作业靶向投放”四阶作业管理,使作业管理从“可视”到“可控”,为学生量身定制“靶向作业”“个性化作业”,真正做到分层精准施教、因材施教。截至目前,教师通过云平台上课168万余次,布置靶向作业424万余次、个性化作业323万余次,教与学的多模态、全息数据库正在形成。二是提质“智能研修”。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师培育融合新模式,依托智能研修平台、精准教学云平台,组织开展“主题式教研”“城乡连体课堂研讨”等区域研修、远程研训活动,常态化开展在线备课、基于AI学情分析的教学反思、专递课堂教研等活动,举办云教研活动97场次,打造“名师、名校、专递”课堂,共享精品课、示范课874堂,赋能教师专业创新成长。三是实时“监测诊断”。依托教学全场景数字化采集系统、大数据监测管理系统,搭建全区教育“数据驾驶舱”,从源头完善数据运用流程,实现对学校管理、课件使用、作业时效等行为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智能诊断、实时反馈,从区域及学校两个层面对学情进行定位跟踪,实时监控数据动向并充分发挥阶段性教学诊断的优势,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助力全区、各学校及时调整教育教学决策,切实推动“教与学、研与训、督与导”的教育变革。结合教育数据采集与数据分析,区级层面制定精准作业管理、研训合一等制度9个。
第三,数字评价系统化,增长动能从“数据支撑”走向“数据赋能”。一是全场景评价学校,推动“一校一策”精准管理。围绕办学方向、学校管理等5个维度,加强党建、立德树人等16 项关键指标,设置41项考察要点、83个主要观测点。通过大数据平台监测和分析学校办学情况,支撑区域教育教学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二是全周期评价教师,驱动“一师一案”精准进阶。构建 “教师职业生涯全生命周期培养体系”。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实施 “新入职教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分级培养,打通 “成长、成熟、成才、成名、成家” 上升通道。依托大数据平台对教师教学研修等数据实行伴随式采集和科学分析,利用数字技术资源促进教师自身与专业发展等。三是全要素评价学生,生成“一生一档”精准画像。全域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将“五育”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全过程,构建“新二十三常能”课程体系,构建体育1112、美育6个1、劳动教育4个3工作体系。利用大数据平台对学生发展数据进行伴随式的采集,加快构建学生数字化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