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教育厅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新国培精神,采取有力措施,聚焦“提质增效”,推动“分层分类、自主选学”,确保项目有效落地,精准施策、靶向发力,赋能全省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精准规划教师成长路径。全省基础教育学校共有14962所,教职员工59万人,专任教师近55万人。为确保专任教师专业成长,2011年实施“师德为先,骨干引领,全员提升”的强师计划,按照这一计划,有机统筹“国培计划”、省培项目、专项培训,构建了“三级三类”基础教育教师骨干体系建设,即培养“省市县三级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2021年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骨干体系建设的意见》,计划到2030年进一步完善“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体系,进一步形成遴选与培养、管理与使用一体化的骨干教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培养造就10万骨干教师队伍,其中县级6.35万,市级2.5万,省级1.15万。截至目前,中小学“三级三类”骨干教师突破9.5万人,占基础教育专任教师19.3%。
——精准统筹培训体系建设。将国培计划纳入全省教师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之中,建立“五级联动”的培训体系;强化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培训者团队专业素养。以高质量的培训体系建设,夯实精准培训实施基础。一是建立起“国培抓示范、省培抓骨干、市培抓重点、县培管全员、校培管校本”的五级联动分工协作培训体系,明确国培计划项目是带动全省教师队伍建设发展改革与引领示范的功能定位。二是加强培训机构建设,以国培项目为抓手,强化市县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培训者团队、培训实践基地和项目承担机构的培训能力建设。三是加强培训团队建设,建设层次分明的专家指导团队,专门成立省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工作组,指导跟进陕西省的国培项目实施工作。目前,陕西省共有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校园长培训专家工作组2人,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59人,省级培训专家库1000余人,市县级培训团队4000余人。四是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全省共遴选了230所中小学幼儿园作为全省“教师教育实践基地”。
2023年陕西省“国培计划”教师培训管理者高级研修班现场
——精准管理培训过程。在国培项目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持续推进“十大工作机制”建设,积极落实“抓好三段,衔接九环”的工作要求。以精细的培训制度建设,确保精准培训顺利实施。一是建立“十大工作机制”,分别是培训需求调研机制、参训学员管理机制、培训机构遴选机制、培训项目申报机制、培训计划启动实施机制、培训中期检查督导机制、培训后期跟踪指导机制、培训绩效评估机制、培训资源建设与培训成果推优机制,为国培计划的顺利实施与提质增效提供保障。二是强化“三段九环”管理要求,三个阶段即训前、训中、训后;培训过程的“九环”,即在训前阶段重点抓好需求调研、项目申报、启动实施三个环节,在训中阶段重点抓好方案落实、学员管理、中期检查三个环节,在训后阶段重点抓好跟踪指导、绩效评估、成果推优三个环节。“抓全段,重过程,流程化”的管理模式,是对全部承训培训机构的基本要求,确保了“项目为教师发展所设、内容为教师学习所布、成果为教师教学所用”。
渭南市临渭区自主选学项目调研会现场
——精准规划区域试点。对接教师需求,以培训模式创新推进精准培训落地落实。一是采取发展性项目“区县试点制度”。如教师选学项目采取的是区县申报遴选方式,强调项目区县“自身优势”与“造血功能”,引导项目区县加强区域培训体系建设。二是支持区县为主体项目的自主创新。强化项目区县主体职责,鼓励区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结合实际、自主探索、创新做法。例如,渭南市临渭区结合区域发展优势,在自主选学项目指南的基础上,构建了“七步自主选学模式”(申-诊-选-学-导-用-评):即“教师申报-诊断测评-自主选学-网络研修-集中指导-校本应用-考核评价”,建立“四伴随”专家指导体系:即项目专家伴随指导团队成员、指导团队成员伴随青年教师、指导团队成员互伴互助、青年教师互伴互助。三是发挥项目承训机构主观能动性。培训项目申报指南提供项目实施的基础指导,鼓励项目承担单位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基于项目指南推动培训模式方法创新。比如,在骨干教师跨年度递进式培训项目实施中,陕西师范大学创新提出“四层级四阶段”分层进阶式培养模式:即“学习理解→经验转化→课堂创新→专业引领”四级进阶,四阶段是指“理念重构→教学反思→学生发展→示范引领”四个递进阶段。层级阶段划分遵循了教师职业发展规律,有利于参训教师能力有序进阶。
陕西省实施精准帮扶培训项目、城乡名师共同体培训项目现场
——精准助推乡村教师成长。一是在国培计划项目中推进浸润式培训与“一对一”精准帮扶培训联动实施。采取“双向浸入”的方式,一方面乡村教师“浸泡”在城市学校,沉浸体验、参与实践、精准提升;另一方面,城市学校反向“浸入”乡村学校,深入乡村学校进行对口帮扶、现场诊断、精准指导。二是在省培计划项目中推进“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按照“遴选与培养、管理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设立“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项目,发挥“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在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实践导师、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与乡村“种子”教师“一对一”结对,精准把握乡村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问题,精确施策,“点对点”帮扶、“面对面”互动、“屏对屏”交流,实现“结亲式”引领、“精准化”培养,让乡村教师有“名师”带,让城里的“名师”能够深入乡村,开展“走亲戚”般的帮扶互助,带动薄弱地区学校教师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