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自然课程体系。以“品格优良”为培育目标,将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红色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主要内容,开展系列德育活动。集中开展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和家园共育活动,涵盖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让课程实施成为“以儿童为本位”的动态发展课程。聚焦“播种—生长—收获”三个阶段,从我们爱劳动、我们会探索、我们会创造、我们爱生活4个维度,建构全收获理念下的微耕劳动课程。
打造自然教育阵地。依托园门口户外场地,打造“户外营地”,有效将劳动教育、生活教育、品格教育有机融合。营地分为饲养区、游戏区、自主探索三个区域,饲养区按班级或者年级组养殖动物,通过种植区和木工坊、美工室等,引导幼儿为动物制作房子、栅栏等,培养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游戏区通过提供低结构、可移动、可组合的类化材料,引导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主动学习和创造,培养孩子的独特见解和想法。
丰富自然教育活动。开展系列特色活动,每年3月举办种植发布会,通过投票、讨论等形式确定班级种植品种,并以实物、表演、讲解等方式进行发布。6月采摘节将收获的黄瓜、辣椒、艾草等,通过美食制作、精美包装等进行全园售卖,并将售卖所得用以完成孩子的愿望。结合大自然材料的丰富特性,制作营地小桥、幼儿玩具等,强化微耕园、户外营地等室外场地与木工坊、美工室、扎染坊等室内开放性区域的融合,实现学习情境全域化。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