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高等教育 >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五心”做好学生应征入伍工作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五心”做好学生应征入伍工作

发布时间:2024-03-10 14:47:19作者:佚名来源: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坚定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坚持“五心”理念,切实做好大学生应征入伍工作,近三年为部队输送200余名大学生,征兵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精心策划。学校征兵工作站在上级兵役机关和学校征兵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征兵工作队伍和征兵工作站建设,专门将征兵工作专项经费列入年度经费预算,上级征兵补助经费专款专用,充分保障征兵各项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征兵工作站坚持每年召开专题会议,学习宣传贯彻上级兵役机关文件精神,认真分析学校征兵工作形势,对征兵工作做出安排和部署,并制定《年度征兵工作方案》,明确各层级征兵工作成员的职责和任务,为做好年度征兵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制度保障。

  ——用心宣传。征兵宣传工作是征兵整体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学校在征兵宣传中,一是关口前移。每次征兵工作结束后就提前准备下一次的征兵工作。在收到上级兵役机关征兵工作文件和政策后,学校会在第一时间进行转发宣传;征兵专干每周均需参加招生就业中心组织的毕业班辅导员就业例会,了解毕业生入伍工作情况、解答毕业生入伍的有关优惠政策问题;充分利用新生报到、校园就业招聘会等时机设立参军入伍咨询处,积极组织退役大学生参与入伍咨询和宣传活动。二是形式丰富。及时在校内张贴海报和分发征兵宣传单;组织征兵专干“进班级、进课堂、进宿舍”开展入伍宣讲;举办退役学生军营生活分享和大学生入伍政策宣讲会;制作征兵宣传横幅、桁架、展架和播放国防教育宣传片等;建立年度参军入伍群,对有意愿入伍的学生进行登记,做好服务指导。三是多措并举。积极邀请属地人武部干部到校进行征兵工作专题宣讲;每到征兵季,为新入伍大学生举行慰问欢送会,并制作光荣榜进行广泛宣传;严格落实学校《大学生应征入伍奖励办法》,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学院和征兵专干、辅导员实施奖励,充分调动参与征兵工作的积极性。

  ——贴心关怀。学校征兵工作站时刻关注学生报名参军入伍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想办法为学生解除后顾之忧。每逢春、秋季大学生入伍体检政考阶段,正值学校放假时期,征兵工作站每天均安排征兵专干值班,始终保持值班电话畅通,保证学生入伍咨询有人解答,入伍手续有人办理;对报名学校属地入伍的学生加强联系,落实参与体检人员和时间,并提前安排好学生体检政考期间的住宿和车辆派遣工作,确保学生体检政考顺利进行;为鼓励更多的毕业班学生报名参军入伍,学校各学院还专门开辟了线上论文指导和答辩绿色通道,并及时安排补考,切实让学生满足毕业要求和条件。

  ——热心帮助。为让参军入伍学生及家庭充分感受到党和国家政策好,体会到社会、学校对军属的关心,学校积极开展“拥军优属”送温暖活动。每逢“八一”建军节、春节前夕,学校均要安排走访慰问部分入伍大学生家庭,帮助入伍学生家庭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每年组织退伍学生到外地参观学习,增强参军入伍荣誉感;每次退伍季及时召开退役大学生欢迎会、座谈会;每个退伍学生宿舍悬挂“退伍军人宿舍”牌;每学期组织进行“最美退役军人”评比活动;及时成立退役军人社团并开展系列活动等,进一步增强退役复学学生的归属感、责任感。

  ——真心指导。为做好学生入伍后的各项跟进工作,辅导员与入伍学生定期进行联系,了解在部队学习生活训练情况;每逢春节前夕,校领导均要对服役学生进行线上慰问,鼓励他们在部队安心服役,练好本领,争取考军校、保送入学、选取军士等,为家乡和学校早传喜报;拟定《退役学生服现役期间获奖奖励办法》,鼓励入伍学生在部队建功立业,成长成才,为母校争得更多荣誉;学生退役复学后,在评奖评优、党员发展等方面,同等情况下优先评定;在实习、就业、定向招录时优先推荐;在申请转专业、免修课、调宿舍等方面给予优先办理。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使命,接续努力奋斗,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向部队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兵员,为国防和军队建设贡献力量。

  


原文链接:http://jyt.shaanxi.gov.cn/jynews/gdxx/202403/10/1385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