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高等教育 > 西安工程大学构建资助育人新格局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西安工程大学构建资助育人新格局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发布时间:2024-03-16 13:49:34作者:佚名来源: 陕西省教育厅

  西安工程大学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将优质育人资源引入学生社区、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形成了“倾听—解忧—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厚基础、立志向、强能力、助成长”的育人目标。

  ——结对帮扶,助力学生学业发展。学校各学院组建由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优秀代表组成的朋辈互助励志服务小队,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的学生开展学业、生活“适应性帮扶”,如开设“梦桃式”互促互优小课堂、微课小讲堂、宿舍微课堂等系列活动进行学业帮扶,通过沙龙分享会开展考证、考级、考研指导等帮扶行动,助力提升学习能力和考试成绩。通过与优秀学生结对子,促进朋辈之间相互帮助与影响。学校定期举办“书香润心,聚力成长”朋辈引领结对赠书活动,以书籍为纽带,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互助前行、共同提升,惠及5个学生社团70余人次。自2021年开展帮扶活动以来,累计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6000余人,通过改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养成。

  

西安工程大学宿舍微课堂启动仪式

  
西安工程大学“书香润心,聚力成长”朋辈引领结对赠书活动

  ——榜样示范,树立励志笃行志向。资助育人成效的标志之一就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理想、有目标、有行动,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学校通过对优秀学生、先进集体和奖学金获得者表彰等形式,彰显榜样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引导学生树立笃行志向。自2021年以来已有4371名学生获得各类奖学金,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7%。同时,通过线上形式宣传优秀学生事迹,树立先进榜样,依托西安工程大学网站推送4篇、校学生资助中心微信公众号“XPU 学生资助”推送50余篇、学工部公众号推送4篇、各学院公众号推送百余篇表彰,进一步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见贤思齐、奋发向上的内生动力。

  

西安工程大学2023年“我身边的青春榜样”表彰大会

  

  ——竞赛引领,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充分利用国家级、省部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教育部公共服务平台、省级创新创业基地、大学科技园、时尚创意中心以及各实验教学中心资源条件,鼓励和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 文创设计、外语演讲等国家和省级学生竞赛活动。为实现以赛促学、以赛增才目的,要求各学院鼓励动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赛,并就参赛开展专门辅导,选派高年级有参赛经验的本科生、研究生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高参赛作品质量,积极发挥朋辈引领帮扶作用,参赛率逐年提升,2023年达到60%以上。2021年至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500余项,占学校获奖总数的20%左右。

  ——心理育人,激发成长内生动力。学校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引导。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社会支持力量不足,沟通表达能力欠缺,性格敏感、疏离集体等现象,学校依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专职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等多方力量,下沉学生社区,走到学生身边,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实现线下全覆盖的基础上,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特点开展“心向阳光”摄影大赛、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系列活动、“美好心灵,你我共绘”心理健康主题绘画等特色活动,培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乐观阳光的积极心态,激发成长内生动力。

  ——就业指导,助力良好职业发展。针对有不同需求的高年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建立党政领导结对帮扶机制与动态管理机制。一是针对有升学意愿的学生,各学院先后举办考研经验分享会、面试技巧讲座;二是针对就业困难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台账,实行”一帮一”帮扶援助,凝聚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通过辅导员面对面谈话,坚持在毕业前“扶一把”,帮助学生离校前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三是针对已毕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至少持续关注一年,动态跟踪帮扶,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稳妥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原文链接:http://jyt.shaanxi.gov.cn/jynews/gdxx/202403/11/13852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