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一点,别磕着碰着。”5月30日下午6时许,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当大多数孩子放学回家后,信息技术老师青碧春领着一群住校的学生,迅速打扫完教学楼思源楼一楼的两间自习室,将课桌和凳子重新搬回教室,准备晚自习。这两间教室的外墙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留守儿童之家”。
学生在留守儿童之家上晚自习
在该校五年级1班师生日前给习近平总书记写的信中提到,“我们学校还有许多留守学生,他们却一点儿都不孤单”。他们为什么不孤单?记者找到了长期负责该校留守儿童工作的原副校长贾晓军老师。
他说,之江小学因为处于城乡接合部,不少学生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儿童曾经占全校学生总数的一半多。孩子们多由家中爷爷奶奶照顾,尤其需要学校关心。为此,早在十多年前,学校就开始按每学期摸排统计留守儿童情况,并将两间教室腾出来,专门开设了“留守儿童之家”,主要功能之一是作为留守儿童、特别是住校学生的学习室、自习室、活动室。
留守儿童之家
该校六年级1班的苟俊熙今年12岁,周一至周五住校。“今天吃的是蛋炒饭和五花肉炒豆干。”每天放学后,他就去食堂吃晚饭,然后径直走进教室开始自习。“有一次,我在书法课上突然生病了,老师马上开车把我送到了医院。”虽然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但他在学校也感受到家的温暖。
“我和另外一名老师每天轮流值守,辅导这些儿童学习。自习时间为晚上6点半至8点,然后将他们送到宿舍。宿舍有专门的管理员和老师负责照看。”青碧春说。
责任和服务,始终是“留守儿童之家”的关键词。贾晓军说,“留守儿童之家”还开设了亲情电话,给学生和家长搭建沟通渠道,打消家长担心孩子在校过得不好的顾虑。随着近年来周边发展加快,附近建设产业园区,让越来越多的家长有了更好的住房条件和在家门口就业的选择,学校留守儿童数量较以往有所减少,但仍有60多名,其中有30多名家远的学生长期住校。
用爱心助成长,让留守不孤单。“一方面,我们组织教师志愿者队伍,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上的一对一辅导和心理健康辅导,通过家访、上门送课等方式,给予关爱和温暖。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多种方式,为留守儿童争取教辅资料等费用减免,每人一学年最高资助1000元左右。”贾晓军说。
“我知道,老师为了照顾我们,很晚才下班。我知道,整个学校和一间图书馆,都是浙江的亲人援建的。”即将升入初中的苟俊熙,对之江小学恋恋不舍。他的愿望很真切: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然后带着家人和之江小学的老师们去全国各地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