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科技大学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以党建“双创”为引领,以学术发展为主线,以导学思政建设为抓手,锚定“三个聚焦”,构建研究生思政育人工作体系,提升新时代思政育人质效。
陕西科技大学开展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
——聚焦“大思政”建设,唱响育人主旋律。学校紧跟时代要求,聚焦“大思政”建设,坚守育人方向,打通育人场域,拓宽育人渠道,实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质计划,持续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一是建强协同队伍。制定《关于建立研究生辅导员队伍与导师工作协调机制的意见》,实现辅导员队伍与研究生导师在学生日常管理、价值引领、党建团建、学业规划、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与有效联动,共享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各自作用与优势,共筑育人整体,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工作格局。二是打造“行走的思政课”。锚定思政育人目标,将思政元素融入研究生第二课堂,结合重要时间或事件,针对性开展研究生思政教育。通过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引导青年学生体悟红色记忆,铸牢理想信念;通过升旗仪式、开学第一课、迎国庆活动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仪式教育;通过感恩教育、文明离校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爱校荣校情怀;通过主题演讲、专题辩论、经典诵读等,引领研究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三是构建导学共同体。从党建思政、心理健康、学科竞赛等角度建设导学良性互动,组织“最美实验室团队”大赛评选“五好”团队,“声声入耳”导师沙龙、“名师下午茶”师生羽毛球赛等系列活动,搭建实验室文化、学术交流、文体活动、网络思政等多层次导学互动载体,增强导师主体意识,凝聚共识和价值认同,构建和谐的导学共同体,营造全员育人、协同育人氛围。
陕西科技大学第三届研究生党员骨干培训班外出实践
——聚焦党建引领,锻造育人主心骨。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党建工作,对标研究生党建“双百”目标,着眼组织力提升,通过创新支部设置、资源赋能基层、构建培优机制,不断引领研究生党建提质增效。一是优化支部设置形式。持续深化科研团队、学科前沿、学生组织等建立党支部的先进实践,鼓励师生党支部、校企党支部共建联建,形成“特色支部打头阵、师生支部做主力、纵横交叉有互补”的研究生党支部设置形式,促进党的组织体系和教育内容在研究生中全面覆盖、有效渗透。二是融通资源赋能基层。充分发挥研究生党支部的组织优势,通过名师专家结合专业讲党史,激发学生用对专业和学科发展作贡献的实际行动诠释爱党爱国的使命担当;通过开展微宣讲展示、组织生活案例大赛等品牌活动,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引导学生理性爱国;通过党员骨干培训班、支部书记讲党课、党员社会实践等平台,形成党员教育全程化、全覆盖的培养体系,实现党支部书记等关键人的全覆盖轮训,强化党员骨干先锋意识。依托“学习强国”及校内平台,开展党史知识学习讨论、经典品读和热点推送,实现党员之间“即时”“微距”接触,将党建工作与学生综合发展深度融合。三是突出榜样引领作用。持续推进研究生党建“双百”创建,构建三级梯度培育机制,通过对标定位、分解任务、细化培育和监督检查四个步骤,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校内优秀党支部和优秀党员标兵的选树培育,并构建了优秀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长效机制。现已培育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百个研究生党员标兵”、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陕西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陕西好青年等一批具有代表性优秀集体和个人。
陕西科技大学学生在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中摘获“研电之星”
——聚焦创新实践,拓展育人主战场。学校明确研究生培育的目标和预期,坚持将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有机融入研究生学术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教育全过程。一是强化创新竞赛驱动。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创新竞赛生态,完善组织体系、提升创新竞赛指导,强化政策引领、扩大竞赛影响力”的思路,从校内资源统筹、校赛培育、分类指导、师生奖励等多方位完善研究生创新实践培育体制和机制,突出创新竞赛的育人培优作用,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二是提升实践育人质量。充分结合研究生学科专业特点,推动研究生主动参与各类实践活动,有效提升服务社会能力。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组建“红色基因·薪火传承”研究生宣讲团,以90后青年人的视角和语言开展理论宣讲、社会实践和公益服务,通过故事讲述、课堂互动等形式鲜活地呈现经典,通过考察实践、走访调研服务社会。近年来,宣讲团陆续推出“党史·青年说”“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主题专栏68期,覆盖人群超40000人。结合学校优势学科背景,持续开展“蓝火博士工作团”科技服务项目,通过校内宣传、选拔推荐、企业对接,连续五年输送优秀人才参与地方经济发展和技术攻关工作,多次收到来自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发展中心的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