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基础教育 > 防溺水 齐行动 铜陵市各校多举措广泛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

防溺水 齐行动 铜陵市各校多举措广泛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

发布时间:2024-06-23 00:43:22作者:佚名来源: 安徽省教育厅

  中高考落下帷幕,全市各校学生也即将迎来暑假,暑期炎热,游泳、戏水成为学生们的“清凉首选”,溺水事故也随之进入危险期、易发期、高发期。为切实筑牢校园防溺水安全屏障,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避免学生溺水事故发生,连日来,铜陵市各校多举措广泛开展防溺水安全宣传活动。

  专业人士进校授课。6月12日上午,铜陵师范附属幼儿园邀请义安区蓝天救援队来园开展以“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蓝天救援队宣讲员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解了易发生溺水的情形、如何避免溺水、溺水的急救等防溺水基本知识。孩子们积极地回答问题,知道不能去不明水域游泳,游泳前要做热身运动,有人掉水里不能盲目施救,要寻求大人帮助并拨打急救电话等。通过互动问答,孩子们了解了溺水的危险性,提高了防溺水的警惕性,真正做到时刻把安全牢记心中。蓝天救援队队员现场邀请孩子们参与体验,指导大家如何穿脱救生衣,并认真仔细讲解注意事项,还对该园老师们进行了急救知识培训,现场模拟示范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急救法,详细专业地进行了步骤及动作讲解,使现场老师对急救知识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家校社齐抓共管。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该市义安区实验小学把预防学生溺水教育作为学校安全工作头等大事来抓。6月12日上午,义安区实验小学联合该区五松镇关工委、万鸡山社区开展了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活动中,社区工作人员结合具体案例,为同学们讲解了防溺水基本常识,明确未成年人必须掌握防溺水“六不准”和“四牢记”,遇到有人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做到智慧救援。随后,工作人员通过发放宣传单页、交流互动等方式给同学们传授防溺水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活动最后,大家在宣传横幅上签字,把“爱护生命,严防溺水”庄重写在横幅上,深深烙印在脑海里,切实落实到行动上。此次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向广大学生普及了防溺水安全知识,牢固树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心未成年人成长、预防溺水珍爱生命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形成家校社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为青少年儿童安全成长保驾护航。

  特色活动强化教育。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防溺水安全意识,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安全知识和自救自护常识,铜陵市郊区老洲中心小学不仅开展“防溺水”手抄报、征文及家访等活动,还开展了“防溺水安全知识竞赛”活动。赛前,各班进行形式多样的防溺水知识的普及教育。赛场上,只听见铅笔、钢笔沙沙书写的声音,学生们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比赛,认真写下每一题的答案。学生们辛苦的付出,也都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荣誉。通过举办一场生动有趣的小学生防溺水知识竞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防溺水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建立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月18日,该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应邀来到该校开展水上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活动,通过播放宣传视频、实操展示、互动问答等方式,向同学们宣传防溺水知识、传授急救技能,增强学生的防溺水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主题活动提高意识。6月12日下午,铜陵市田家炳中学邀请郊区公安分局大通派出所来校开展以“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警察宣讲员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解了易发生溺水的情形、如何避免溺水、溺水的急救等防溺水基本知识。在互动环节中,学生积极地回答问题。通过这种互动问答形式,学生们了解了溺水的危险性,提高了对溺水的警惕性,真正做到时刻把安全牢记心中。活动中,民警还对学生进行了交通安全宣讲,围绕“一盔一带”和步行上下学的注意事项,以图文讲解、播放交通安全视频等方式,让同学们了解如何安全走路、安全乘车等交通安全知识,以及酒驾、醉驾、疲劳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的严重危害性。通过此次防溺水安全教育,学生们认识到了防溺水的重要性,全体师生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为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构筑了坚实的防线。(特约通讯员:徐小波)


原文链接:http://jyt.ah.gov.cn/xwzx/jcjy/4071035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