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教育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基础教育 > 迎江区探索馆校合作“双向赋能”育人新模式

迎江区探索馆校合作“双向赋能”育人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4-07-03 07:41:12作者:佚名来源: 安徽省教育厅

  “这是战国的‘四山镜’,这是汉朝的‘星云镜’,这是唐朝的‘海兽葡萄镜’,这些古代的铜镜,因年代不同因而上面的花纹也不同,同学们请认真观察……”

  日前,在安庆市博物馆内,迎江区双莲寺小学美术教师余青正在给孩子们上主题为《文物之美——仿制铜镜》的美术课,在欣赏完博物馆的铜镜文物后,孩子们一边用画笔描摹下不同铜镜的花纹,一边用黏土将一面面铜镜“仿制”出来,让一件件古朴的文物以个性化呈现方式“焕发”了新生。

  “相比于课本上的插图,博物馆里的实物更加具有观赏性和教育意义,孩子们不仅可以直面文物进行写生,还能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从而激发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余青介绍说,自己多次带学生到博物馆来上美术课,博物馆也对此给予了大力支持,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近年来,迎江区聚焦爱国主义教育、书香校园教育、科技创新教育、劳动教育、体育美育教育、安全科普教育等不同主题,以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美术馆、革命纪念馆、气象馆等场馆为平台,大力推进馆校合作和双向赋能,通过让孩子们体验戏曲文化、观看文物,聆听历史故事,实地感受家乡文化,感知厚重历史,激发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走出了一条馆校合作的区域探索特色路径。

  

  高位推动,为馆校合作注入“源动力”

  每学期开展馆校合作活动不少于一次、在资源共享上加强馆校合作共研、充分挖掘场馆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今年5月,为了推深做实迎江区教体局党建品牌“延乔魂,育新人”项目,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迎江区在全省教育系统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馆校合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健全馆校合作机制,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根据《意见》要求,迎江区各校要把利用场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尤其是思政教育活动摆在工作重要位置,坚持正确价值导向,确保场馆教育活动的教育性和公益性,确保场馆资源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推进场馆资源融入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此外,各校还要加强与当地博物馆、纪念馆、革命文物陈列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场馆联系,通过签订馆校共建协议、举办馆校互动活动、建立第二课堂等方式,定期组织学生到各类场馆参观学习,研发红色教育、人文历史、自然、科技、地方文化等系列校本活动课程,系统构建馆校全方位实践育人共同体。

  “虽然之前我区不少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开展活动,但没有形成系统化、序列化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上升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层面,而这一意见的出台,为基层学校开展馆校合作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性指导”,迎江区教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卓介绍说。

  为了确保活动实效,迎江区教体局还要求各校每学期对馆校合作事项进行合理安排,纳入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要点,尤其要注重活动效果评价,同时活动落实情况纳入学校年度办学水平评估考核和基层党建述职内容,确保馆校合作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上切实发挥应有实效。

  “博物馆是延伸的课堂,扩大了孩子们教育活动空间的范围,丰富了课程资源,丰盈了教育内涵,能激发学生发展的无限潜能。”安庆博物馆开放社教部负责人陈恒表示,迎江区教育部门出台的指导意见,为馆校深度合作提供了更为具体的制度保障,能更好发挥馆校合作的作用。

  

  课程融合,让馆校合作更具“吸引力”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在为学生减轻作业负担的同时,如何依托丰富的校本课程赋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成长空间,成为不少学校的育人探索,而在迎江区各校,将馆校合作与各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则成为不二选择。

  “正月里无有花儿采,唯有这迎春花儿开,我有心采上一朵头上戴”……在中国黄梅戏博物馆的戏台上,获得安庆市青少年戏曲小梅花奖的四照园小学二年级学生汪宸竹,一边抬起“兰花指”迈起“小碎步”,一边给同学们表演起了黄梅戏经典曲目《卖水》,其惟妙惟肖的演绎让台下的同学们沉浸在黄梅戏婉转甜美的曲调中,个个看得津津有味,现场掌声不断。

  除了在黄梅戏博物馆创设情境课堂外,四照园小学曾编写《小学低年级黄梅戏唱腔》《小学黄梅戏基本功训练》等黄梅戏课程的音乐教师孙可,还带着黄梅戏社团学员观赏了博物馆里的黄梅戏文物,并现场为同学们上了一堂戏曲身段体验课。“四照园小学是安庆市最早将黄梅戏作为课程引入校园的学校,而在黄梅戏博物馆里给学生上戏曲课,更具有专业的指导性”,孙可说到。

  在作为安徽省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的华中路第一小学,同样将科技课搬到了安庆博物馆。在该校开展的“走进博物馆,领略科学的奥秘”主题科普教育中,在科学老师的带队下,低年级的同学们重点参观了博物馆内的安庆近代文明陈列馆,对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轮船的模型,安徽第一所新型学校“求是学堂”以及第一家电报局等进行了深入了解。

  一个多小时的“考古科普之旅”引发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现场气氛活跃,掌声不断。“蒸汽机是怎么让火车动起来的?”“电报是怎么传递信息的?”……在互动环节,一个个“小问号”高高地举起小手询问,讲解员则一一耐心解答。该校二(1)班学生潘瑾开心地表示,历史还有很多未解之谜,自己长大以后,也想跟科学家们一起探索更多历史的秘密,为安庆的科技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将相关课程的教学放到博物馆、科技馆等场馆,既弥补了相关课程的场地限制,也开阔了学生眼界,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互动平台,对学生来说更加具有吸引力”,华中路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刘芳表示。

  

  活动延伸,为馆校合作增加“驱动力”

  在“双减”背景下,除了加强基于馆校合作的课程融合,迎江区不少学校还充分利用各类场馆资源,在日常及寒暑假期间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国家安全等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或冬夏令营),让各类场馆成为学生参与各类校外实践的第二课堂。

  “我们将浸泡好的豆子再用清水冲洗一下,沥干水分……”在第10届全民营养周和第35届中国学生营养日到来之际,华中路第二小学组织部分学生来到辖区营养科普馆开展实践活动。在科普馆的全功能营养厨房,食育老师手把手指导学生如何制作豆浆。随着豆浆机的高速运转,豆香四溢。不一会儿,一杯杯原汁原味、香浓可口的豆浆摆在了大家的面前。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品尝,脸上也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营养科普馆有营养科普资源,学校有健康教育需求,促进两者有效衔接,馆校合作是一条重要途径”,据华中路第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作宾介绍,这几年来,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营养科普馆开展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场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的参观学习中提升核心素养,营养科普馆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学校的一处校外实践基地。

  这几年,位于安庆古城的安庆邮政文史馆,不仅成为众多市民的网红打卡地,也成为迎江区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的不二场所。在母亲节到来之际,迎江区“基于馆校合作下的美育课程”课题组组织辖区学校部分留守学生前往邮政文史馆,不仅参观了安庆珍藏邮票展览,聆听邮票中的安庆历史文化知识,还针对参观中看到的十二生肖元素,一起创作了专属自己“生肖邮票”,并和真邮票一起,贴在写有祝福语的明信片上,现场寄给在外打工的父母。

  “老师,这些房子好漂亮,很久以前的安庆就是这样吗?”“老师,这个壶是做什么的,是因为被古人用过所以成了宝贝吗?”……在华中路第三小学,每年暑期都会组织参加托管班的留守儿童前往安庆博物馆、黄梅戏博物馆等场馆开展游学活动,赋予留守孩子更多的关心关爱。“我们在博物馆里不仅参观了安庆城市记忆展览,还了解了黄梅戏在安庆的发展,学习了茶艺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很有趣,值得我们去探索和传承。”来自华中路三小的六年级学生小雪(化名)开心地表示。

  

  双向赋能,让馆校合作更具“向心力”

  在迎江区,馆校合作并不单单是基于学校一方的主动行为,还包括馆校之间的双向互动和双向赋能。

  “安庆是安徽最早的党组织诞生地”“‘六二’运动成为安徽学生爱国运动的里程碑”……这是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安庆博物馆组织的“红色课堂”走进延乔中学、人民路小学、华中路第三小学等学校的授课场景。

  每到一校,安庆博物馆的讲解员江曼,都会以安博伯课堂“红色记忆”系列视频为主要内容,围绕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安庆解放”这30年间的重要历史事件,通过课件展示馆藏红色文物、播放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趣味有奖问答等方式,对安庆地方党史进行生动阐释,激励孩子们从党史中汲取精神动力,更好地知党、爱党、拥护党。

  除了“红色课堂”,在安庆博物馆开设的“安元元课堂”系列课程中,也多次主动对接迎江区学校,邀请孩子们到馆参加烙画、剪纸、手工戏曲发箍、制作龙灯等实践课程。而在安庆博物馆开展的“红领巾讲解员”培训活动中,滨江实验学校、绿地实验学校、华中路第三小学等校均积极参与其中,其中黄光熠、万懿如等10余名红领巾讲解员在经过培训和实战训练后,不仅多次在安庆博物馆、黄镇纪念馆开展特色讲解活动,还在全省“红领巾讲解员”等各类比赛中取得佳绩,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不断成长。

  每年的世界读书日期间,迎江区图书馆都会主动和辖区学校开展共建活动。在人民路小学碧桂园校区,图书馆不仅积极参与学校的“读写成书”系列活动读书分享会,还通过区图书馆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对孩子们的征文进行展示,并以电子书数据库入馆永久馆藏,部分作品还将制作成实体图书入馆展示。在华中路第二小学,图书馆不仅参加学校的亲子读书展示活动,还热情为参加活动的学生和家长每人赠送一本书籍作为奖励。

  “馆校合作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融合发展,是各类场馆和学校的双向奔赴”,迎江区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施爱国表示,在这场双向奔赴的旅程中,将进一步强化互融互通,努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校馆合作、联学共建品牌,共同提升基于“双减”背景下的馆校合作质量,不断拓宽馆校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让馆校合作在促进辖区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上发挥更好的助推作用。(特约通讯员:方迪)

  


原文链接:http://jyt.ah.gov.cn/xwzx/jcjy/4071121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教育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教育法治网 jy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