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潼南区教育系统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加强校园建设,夯实教育发展“硬实力”。一是教育投入持续增长。与2018年相比,财政性教育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从15%上升到20%,基建投入从每年6000万元增加到近2亿元。义务教育小规模学校学生公用经费兜底补助每年600万元、教师公用经费人均补助从每年5000元增加到9000元,实现“两个只增不减”。二是规划布局持续求优。出台并大力实施《潼南区2022—2025年学校布局规划》,科学布局幼儿园资源,迁建、租办、回购幼儿园5所,对学前教育资源富余地区,引导办园质量较差、幼儿人数较少的幼儿园合并、撤转;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新改扩建中小学校17所,梓潼小学综合楼项目顺利启动,金福中小学序时推进,潼南中学、文星小学、桂林小学等一批城乡学校完成改造升级。计划投资11.3亿元,新增学位18750个。三是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目前,“三校三园”建成招生,新增学位5940个。务实推动优质均衡,学前教育发展被市政府纳入激励支持事项,启动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三年攻坚行动,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89.09%、99.3%、98.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发展成效先后在全市基础教育大会、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大会、基建后勤会议、督导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二、推进优质均衡,提升教育改革“软实力”。一是课程改革走深走实。入选首批成渝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试验区,思政课建设被纳入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重点建设共同体试点项目,潼南获评“成渝协同”重大教育改革试验项目优秀试点单位。“双减”治理成效获评市级优秀案例,登上教育部“双减”每日快报5次。创新小规模学校管理模式,调整12所小规模学校建制,纳入相关教育集团统一管理,实现中心校与校区在优质师资、教研科研等方面共建共享。二是教师配置更加均衡。深入推行“区管校聘”改革,建立教职工编制“周转池”,招、考、培、调教师323人,每年向农村学校补充全科教师50名以上、城乡“双向”交流优秀教师200余名,化解农村超员超岗教师400余名,书记、校长实现“以任代调”,教师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组建市区级名校长、名师工作室34个,培养全国优秀教师3人、特级教师9名、市级骨干教师164人、市级学科名师20人、区级骨干教师984人。三是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出台新时代美育、体育、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创建剪纸、足球等各类国家、市级特色学校50所,获演讲、音乐、科创比赛等国家、市级奖333项。
三、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好学生”。一是以特色德育为关键,树牢教育本位观。注重德育工作实效性,以思政课建设、常规德育活动、特色德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推动学校德育工作走深走实。召开潼南·遂宁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推进会,印发“一校一品”“一校一案”学校德育品牌创建专项行动方案,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项目建设。参加全市中华魂演讲比赛,荣获特等奖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6个。二是以育人质量为导向,激发教育自信力。深化体育固本、美育浸润行动,办好“涪江奔腾·炫彩教育”艺术节活动,开展校园排球、足球、篮球、乒乓球“三大一小”比赛,建立起常态化学生全员艺体展演展示机制。抓实劳动教育,用好劳动教育清单制度,让每个孩子每年至少学会1-2项生活技能。健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定期筛查评估、早期识别与测评干预机制,重点关注有心理困境、不良行为的学生,根据类别、困难需求推行“一人一策”制度,精准制定关心关怀计划。三是以幼小衔接为抓手,增强教育科学性。以入学准备课程研究、入学适应课程研究、评价改革研究为抓手,打造朝阳小学和同城天悦幼儿园,实验小学和实验幼儿园为示范点,适时召开幼小科学衔接现场推进会,促进小学和幼儿园双向奔赴,幼升小平稳过渡,减轻家长焦虑,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