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思想的重要论述,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挖掘胶东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结合航海文化和美育文化,在充分运用课堂主渠道基础上,搭建“三文化三渠道”协同育人“立交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育人“生态圈”,增强育人实效。
红色文化领航全程,虚拟展馆激发思政育人“生态圈”创新活力。利用胶东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以红色文化领航全程,精心打造“红色虚拟展馆”精品载体,构建“5433”育人模式。
筹办五大主题红色文化虚拟展馆。通过“星火燎原”“保家卫国”“立国奋进”“扬帆远航”“向海图强”主题红色文化虚拟展馆,展呈中国共产党浴血奋进的红色历史,宣传胶东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特质,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创设虚拟实践空间,实现地方红色文化育人功能的有效提升。
拓展思政育人实践“四课堂”。通过课堂叙事式实践教学、学生协作探究型实践教学、平台情境式实践教学、“超现实再现式”实践教学四课堂,从宏观上对校区思政课建设进行理论思考和实践建构。
“三航”理念贯彻育人始终。共建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郭永怀纪念馆、刘公岛等思政教学实践基地,持续开展红色基因引领工程,把握“党员领航”“教师引航”“朋辈启航”理念,在“三航”理念指引下,坚持课内与课外结合、守正与创新统一,推动思政课程建设内涵式发展。
实现“三进”目标。红色资源进教学设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使学生在课堂主渠道中了解红色历史,体验红色情怀,植入红色基因,培养爱国情操。
航海文化贯穿其中,协同机制提升思政育人“生态圈”运行效力。突出海洋优势和地缘优势,集结校区合力,打造“航海文化”系列育人活动,探索“三全育人”高校思政工作协同机制。
实施航海文化“六个一工程”。读一本著作《走向蔚蓝——校友伴我去远航》;拍摄一部短片《海上男子汉》;实施“一对一指导”校外职业发展导师导学计划,邀请海事局等行业主管部门专家和领导为学生讲授职业发展课程;组织一次“海韵讲坛”和“海洋文化节”;建设一座海运文化博物馆;开展一场“国际航运文化交流”。
打造思政与校园文化协同育人机制。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研究中心、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传承与发展中心、红色育人实践中心,打造“魅力思政课”“同城大讲堂”等特色文化活动名片,推动成立“红船研习社”思政类社团,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美育文化有益补充,美育课程助力思政育人“生态圈”提升魅力。紧扣全方位育人导向,在搭建多样化平台的基础上,以美育文化为有益补充,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美育文化与思政育人融合。依托美育教师开展丰富的艺术文化活动,并将其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在建党百年的纪念节点发起“学百年党史,做时代青年”短视频制作大赛,疫情期间开展“我身边的抗疫故事”等摄影作品展示活动,鼓舞士气,凝聚力量。
美育课程和思政课程协同发力。在“影视鉴赏”“民乐欣赏”“歌唱基础”“摄影技巧”课程中普及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推动思政课程和课政思政有机结合,在知识传授中融入“润物细无声”的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既熏陶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又培养学生使命担当和爱国热情。